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在A股“開門紅”的行情下,

淨利預增40%的宜華健康,股價反而意外跌停,到底怎麼回事兒?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宜華健康意外跌停

2月11日,是豬年首個交易日,A股迎來“開門紅”行情,大指數集體上漲,那叫一個氣勢如虹!

盤面上,各大板塊輪番上漲,多隻個股掀起漲停潮。但是,有一隻個股卻反其道而行之,以跌停收場,它就是宜華健康(000150.SZ)。

在A股整體大漲的背景下,宜華健康意外跌停確實相當扎眼。更何況宜華健康剛剛發佈淨利預增公告,股價就報以跌停,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2月11日早間,宜華健康披露2018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約為2.1億元-2.45億元,增幅約為20.46%- 40.54%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宜華健康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醫療和養老兩個核心業務形成協同效應,不僅醫療業務營收大增,連養老業務也扭虧為盈。簡而言之,今年絕對是個豐收年。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然而,宜華健康淨利預增40%的利好消息剛飛了一會兒,股價就以跌停收場了。在股價蹊蹺走勢的背後,到底有何隱情?

“併購狂魔”擴張史

關注財經銳眼的朋友,對宜華健康應該並不謀生。畢竟,銳眼哥一個月前才分析過這家公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原創文章《醫療帝國的一路狂奔:一年13起併購,股價暴跌又暴漲》。

宜華健康原本是一家二、三線的地產商,在2007年借殼登陸深交所,在2014年轉型醫療大健康,並於2017年完全清退地產業務,從此一頭扎進醫療大健康的懷抱。

截止2018年上半年,宜華健康已控股或託管的醫院達22家,管理醫療床位數接近10000張、護理床位數超過2000張。

至此,宜華健康成為繼華潤鳳凰、北大醫療、晉商聯盟、新里程醫院集團、復星醫藥、遠東醫療之後,國內又一家床位破萬的醫療集團

2014年至2018年,不過短短4、5年間,宜華健康已經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產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醫療巨頭,這背後離不開一系列併購重組的支持。

2014年,宜華健康首次試水,收購了醫療後勤綜合服務商眾安康,藉此進軍醫療大健康領域。

此後,宜華健康又收購了醫療投資管理公司達孜賽勒康,並以此為平臺不斷向產業上下游延伸,併購頻率也更加頻繁。

僅在2017年,由宜華健康發起的併購重組多達13起,幾乎是在資本市場一路狂奔,堪稱“併購狂魔”。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21億商譽壓頂

無併購,不商譽!在高頻率的併購重組下,宜華健康的賬面商譽也在節節攀升。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宜華健康的賬面商譽已逾21億。

要知道,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宜華健康的賬面淨資產只有24億,賬面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接近90%。況且,宜華健康併購不息,賬面商譽就增長不止。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歲末年初,商譽減值成了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而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譽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45萬億

,由商譽減值引發的雷暴事件也輪番上演。

2018年11月6日,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將“商譽減值”與“商譽攤銷”結合起來,旨在幫助上市公司化解商譽減值導致的業績危機。

然而,現實依然很殘酷。截至2019年1月11日,已有1327家上市公司發佈2018年度業績預告,其中701家預增,345家預減。

據不完全統計,在業績預減的上市公司中,有超50家是因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才使業績變動,其中有23家首次出現虧損,包括飛樂音響、長園集團、金盾股份、恆康醫療、萬家樂等。

反觀宜華健康,其賬面商譽已經佔到淨資產的90%左右,投資者不得不提高警惕。這麼看來,豬年首個交易日股價跌停也就有跡可循了。

實控人增持難落地,二股東減持套現忙

實際上,在此之前,宜華健康股價已經上演“過山車”行情,被外界封為“妖股”。

業績大增,股價跌停,這家醫療巨頭怎麼了?


2018年10月17日,宜華健康發佈非公開發行股份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超5000萬限售股解禁,佔公司總股本的8%。

解禁公告發出後,宜華健康股價不斷下挫,6個交易日大跌35%。10月25日,護盤心切的宜華健康實控人劉紹喜拋出增持計劃,終於將股價從谷底拉起,6個交易日上漲50%。

但是,宜華健康股價趨穩後,劉紹喜的增持計劃就如石沉大海,再無音訊。倒是公司二股東林正剛趁機高位減持,上演快刀割韭菜。

10月30日,宜華健康發佈持股5%以上股東的減持公告。林正剛在10月29日和10月30日累計減持228.72萬股,合計套現2335萬元

截至目前,劉紹喜的增持期限已經過半,但他還沒有買入一股宜華健康,並以沒有合適的增持機會等為由繼續拖延。

宜華健康實控人都不買入自家股票,難道還想讓投資者去接盤,撐起宜華健康的未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