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Some of them want to use you有些人想利用你Some of them want to get used by you有些人想被你利用Some of them want to abuse you有些人想欺負你Some of them want to be abused有些人想被你欺負

這段看似繞口式的歌詞,伴隨著曼森那張詭異的臉,像一場夢魘。讓你從中看到自己荒誕不經的往事,又像一場甜蜜的夢,讓你在強有力的節奏走怒吼出來。

當年在聽完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託妻獻子》後,我看到了曼森的這張照片,不自然的想起了郭老師那句——眼珠子摳了一個換了金的。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懷著對曼森已經蔓延到全球的超大名氣,我打開了播放《Sweet Dreams》。我發現這首歌竟然是一首很溫潤的搖滾歌曲,每一小節都透露著“我是搖滾,我最牛逼。”

這首歌吧,不如德國戰車的《Eifersucht》風格野蠻,不如AC/DC幾個大爺的風格個性,跟金屬的《Fade to black》風格差不多吧,但旋律似乎沒金屬那麼朗朗上口。

《sweet dreams》的風格,如同曼森雄性激素分泌過剩後,雌雄莫辨的面具下釋放的強有力的節奏,讓每個苦兮兮的抱著500塊錢買來的木吉他的初學者,攥著拳頭髮誓要練會曲子中那段電吉他solo。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雖然是翻唱,但曼森的再創作將原創完全掩蓋,將這首歌變成了“曼森式”。

提到搖滾歌手,大部分人都喜歡過槍花、金屬、AC/DC、德國戰車……這些人之間好像存在某種關聯,只要提到一個,就會聯想到另一個。

除了瑪麗蓮曼森——似乎沒有哪個搖滾歌手能做到出一張專輯就被禁一張專輯,讓美國無數爸爸媽媽擔心不已,生怕這個“妖怪”教壞了自己的孩子。

曼森的外界評價似乎處於兩個極端——喜歡他的人,將他當成毒品,嗑了之後就再也戒不掉了。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不喜歡他的人,只覺得他是一個喜歡譁眾取寵的變態+屌絲,只會追逐名利、炒作自己。

曼森似乎一直與主流音樂逆向而行,他的音樂將電子樂和金屬樂結合,創造出一種離經叛道又扣人心絃的搖滾氛圍,讓人聽完久難忘懷。

他曾在接受雜誌採訪時說,紅唇造型的最初動機之一是吸引觀眾。

但他以素顏面世時,卻讓人渾身不舒服:喂!M叔!你能不能化好妝再出來接受採訪???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曼森老了胖了,但他的粉絲們依舊狂熱。去聽他的演唱會,宛如走進墳地——各種cosplay曼森的經典妝容,再加上煙霧瀰漫的特效和詭異的背景音樂,可能真的會嚇壞第一次來看曼森演唱會的小寶寶們。

2015年,自從出了《The Pale Emperor》專輯後,曼森一改往日的狂躁,像是昔日的英雄在懷念自己的過去的崢嶸歲月,不得不說,曼森沉澱了很多。

曼森做了許多年的大boss,老了老了,隊友們走了,自己也生病了,卸下花裡胡哨的妝容後,鏡子裡出現的是一張發福臃腫的老男人。

被他教壞的小朋友們都長大了,看到這個看似腎虛而蒼白的老男人,可惜地說:“噢,那個在我心裡曾經是大boss的曼森,老到變形了。”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慘白的臉和鮮紅的嘴唇不可怕,打扮的像吸血鬼一樣不可怕,將舞臺和MV的氛圍刻意烘托得像墳地一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惡意揣測他是真正的惡魔+變態。

也許曼森的粉絲們早就看透了這一點,被曼森的後搖、grung風、電子迷幻等各種風格所征服,坦然接受了他那張充滿戾氣的臉,也坦然接受了曼森從曼叔變成了曼球。

曼森的傳奇不在於他兒時的悲慘經歷,不在於媒體硬給他扣上的與“科倫拜校園事件”有關的枷鎖,不在於他與蒂塔萬提斯的愛情故事,僅僅與他個人的音樂成就有關,沒有人能站出來說,搖滾史上沒有瑪麗蓮曼森的存在。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每個時代都有人會說,搖滾死了,開始走流行樂的路子了。

但總會有一些人出現,秉承他們的搖滾精神,不為世俗流言,與主流音樂發生碰撞。

私以為,曼森就是這樣的人,至於他畫什麼樣的妝,穿什麼樣的衣服,拍什麼樣的MV,都不重要。

最後,附一張曼森的自畫像,祝你今晚做個“甜蜜的夢”。

這位搖滾歌手又像殭屍又像魔鬼,嚇壞了無數小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