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的未來展望

國家智慧城市建設正風起雲湧如火如荼,但是對於大部分半參與或者未參與的安防企業來說,究竟什麼樣的城市才算是智慧城市?如今智慧城市已經進入怎樣的建設階段?將來最終會發展成什麼樣?

中國智慧城市的未來展望

目前國家政策紅利現在正逐步釋放,國家試點智慧城市建設近年來陸續展開,並且初露端倪,甚至有些情況已經成為一個大態勢。中國的國家試點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大經驗,就是通過先行試驗,積累經驗找出不足,加以推廣。

中國智慧城市的未來展望

區別於國外已經在搞理念化的智慧城市,中國式的智慧城市建設是偏重建設為主的。比如像智能化的設備、智能化的各種應用軟件、整體解決方案、開放性的平臺、集成服務等等。在高交會現場可以看到,參展的企業從各個角度呈現出智慧城市的建設就在我們眼前。中國有一定的實力,有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人才,有一定的商業模式能夠支撐它健康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是建立在數據化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數據,沒有數據的傳輸,沒有數據的加工儲存和再加工利用,就別提智能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建設。但是現在有些地方忽視了這個基本條件,甚至很多工作文件都還是紙質的,這種情況沒法搞智能化和智慧城市。

沒有數據開放,就談不上真正的智慧城市,談不上大數據、雲計算這種概念。政府對市場行為或者說企業的監管模式從行政審批向事中、事後的監管發力,政府部門間打破信息孤島,打破系統分割,打破部門壟斷,必將加快整個建設工作的推動進程。

政府購買服務將成為一個大趨勢,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是政府在建。同時,政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關於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的模式或將更多采用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並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形成政府和私營機構合作,共建、共享的美好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