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有這樣一位華商,他的業務遍佈全球,享有“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的美譽,改變國人飲食習慣的金龍魚就是出自他手,此人正是郭鶴年,雖身居海外多年,但他始終不忘本,在北京投資了國貿中心等大項目,就為給中國人爭口氣,近期,在眾人的見證下,由他出資5億美元的益海嘉裡食品產業園項目簽約落戶膠州市,目前已進入建設階段,如若完工,將是青島市集環保節能、開放共享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糧食產業園。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此項目被外界稱為良心產業,到時也會有數百個就業崗位可供求職者選擇,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在商海闖蕩一生的郭鶴年,仍然不願退休,用工作充實晚年生活,就連一直要念叨回家養老的郭臺銘都受他影響,開始停止抱怨,重新振作精神,投入事業中。很多年輕人也因他曾經說過的勵志語錄,找到人生方向。可見,他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的企業家,儘管多次蟬聯福布斯富豪榜,平日裡依然保持低調謙和的人生態度。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他祖籍福建,從小生在馬來西亞,家境還算富裕,但父母對他要求嚴格,以致他整個童年只能以書籍為伴,少年時期跟著兩個哥哥去了當地學校學習英文,之後又主攻中文,由於他領悟能力強,很快就掌握了語言技巧,有一套獨特的溝通方式。此時太平洋戰爭爆發,郭家生意被迫暫停營業,他也只好退學求生存,前往外資糧食部工作,整天與糧油米麵打交道,等到風頭平息,在父親的資助下,他成立了人生中第一家力克務公司。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通過之前打工結識的人脈,他順利拿下多個進貨渠道,將雜貨店辦成了綜合超市的感覺。直到父親去世,郭家兄弟開始張羅分配家產,並每人抽出一筆資金,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還推舉行事沉穩的他擔任董事會主席,就在生意火爆期,他趕赴英國,參觀了多個知名大企業,學習到先進的管理方式及貿易知識,將其運用在家族生意中,並在米麵糧油的基礎上,開展蔗糖業務。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當時馬來西亞的蔗糖市場還是一片空白,他看準時機,在當地建立了煉糖廠,在泰國、古巴購入粗糖,經過自行加工,在轉銷各地,逐漸形成遍佈全球的銷售網絡。在行業打拼久了,也讓他練就了一身本領,並堅信蔗糖在未來很有發展潛力,就搶先囤積了大批蔗糖,糖價也如他所料,呈現上漲趨勢,讓他收穫鉅額財富,成為國際白糖市場的風雲人物,但他沒有就此止步,先後創辦了麵粉廠、採石廠、礦場等十幾家企業。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之後,亞洲時局相較以前穩定許多,他又在旅遊業中發現商機,就在香港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以優質的服務和豪華的酒店風格吸引了無數遊客,嚐到甜頭後,他就在沙特、菲律賓等亞洲國家開展連鎖酒店,外界又冠以他“香格里拉之父”的稱號。此時,他的事業如日中天,時常回想起家人對他的教導,聽說北京一個大項目還在依靠美國和日本主導的消息,他立馬斥巨資接下此項業務,立志要為同胞辦件實事。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當很多華商紛紛撤離中國市場,他還在獨自堅守,不但增加了投資項目,還創辦了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他意識到國人吃的豆油每次在鍋裡沸騰時,總會出煙,炒制的菜色也不是很好看,放置時間長了,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就研發出金龍魚調和食用油,並附以環保便捷的包裝,一經上市,外界給予一致好評,沒過多久,金龍魚就成為了中國人廚房的必備佳品,各大糧油廠商也在紛紛效仿金龍魚的風格。

“亞洲糖王”不甘落後,開展多元化經營,功成名就依然心繫祖國

他在中國商界也得到良好口碑,是各地政府最受歡迎的投資者之一,鄧小平還親自接見了他,授予他“愛國華僑”的稱號,並稱贊他在創業期的“不倒翁”精神。他沒有因此驕傲,依舊做著該做的事情,為了更好的發展,他收購了香港電視公司及影響力最大的《南華早報》,成為最大股東,後來阿里巴巴買下南華早報集團,有人認為這筆交易可能意味郭氏集團就要衰落,他則淡然處之,將其看成企業運營中的正常決策。當年他在蔗糖期貨中經歷了多次失敗都沒有放棄,又怎會被三言兩語輕易影響,如今已經年近百歲的他,獲得中國經濟人物終身成就獎,比馬雲都要厲害,在這場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奮戰中,他還在繼續奮鬥,即使處在危機時期,他也能潛心學習,把握住每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