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專訪—餘剛


「視頻」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專訪—餘剛


改革開放40年寄語

視頻約7分01秒,用流量也可以看哦~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成就,離不開方方面面的開拓者、推動者。今天與我們一同回憶改革歷程的主人翁,是中國首批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的開拓者和見證者——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合夥人餘剛,通過他的回憶,我們看到了中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從無到有發展的每一步歷程……

工作經歷:

餘剛:我是1982年畢業的,當時在國家海洋局工作,在東海分局。在上海工作兩年多,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做科研或者做這些科學研究項目,後來就一直在找工作,後來到了貿促會。剛開始的時候全中國,國務院只批了三家,貿促會,專商所和香港公司,我們做的幾乎都是國外的案子,很少涉及一點個別的中國的案件。

出國經歷:

餘剛:當時出國是貿促會派我到德國去工作,在德國辦事處工作,工作了一年多我就去了美國,在美國直接到專利事務所工作了,在那工作了五年,考過了專利代理人資格,然後又回到北京。

康信的發展過程:

餘剛:1994、1995年成立私營公司非常少,成立代理機構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的涉外代理機構需要審批的,中國是1984年3月《專利法》實施,1985年參加《巴黎公約》,1994年加入PCT,2001年年底參加WTO,但是中國真正的涉外代理機構開放是在2009年第三次修改《專利法》,那個時候才開放。那個時候我們才有了國民待遇,就是我們中國人才能享受國民待遇,以前是都要審批的,我記得康信是2001年拿到涉外代理權,2003年才拿到商標涉外代理權,在1998年的時候,康信幾乎是網羅了涉外的有專利代理資格證的所有人。我們2001年拿到涉外代理權,那個時候就感覺看到希望,看到前途,但真正非常自信和踏實的能夠不用去擔心業務的時候是在2005年,2005年對我們康信而言是一個爆發期,所有前十年積累的東西在那個時候開始爆發了,一下就發展得非常快。

公司快速發展的原因:

餘剛:我覺得是兩點,第一點是我們前十年的積累,當你有了涉外代理權以後,再經過幾年的耕耘,大家越來越瞭解我們公司。第二,中國加入WTO以後,更多的外企開始進入中國。我們這一代人的發展,跟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密不可分,最重大的兩個階段,一個是我們1977年,鄧小平恢復高考,這是我們命運的一大改變。第二是中國加入WTO以後,知識產權業務蓬勃發展。當然發展到現在,中國有自己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業務量也上來這麼多。但是真正的前些年一直是在向國外學習,後來到共同成長這樣一個階段。我認為對於我而言,改革開放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

未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餘剛:在2010年以後,現在的事務所面臨的競爭是更加多元化,而且是多方位的,要面臨新技術挑戰,面臨商業模式挑戰,面臨客戶快速成長的需求,面臨以後國外事務所進中國本土化的競爭,很大的一個問題也是面臨著事務所本身體制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合夥人或者股東的制度,你是代理人你才能做股東,如果你一個企業一個代理機構要發展的話,你會吸納不同的人才,那你這些人才如果不能給他一個法律上的保障,那是很困難的。為什麼創業只有5%以下的人成功,你多努力重要嗎?很重要,但是運氣也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你要感謝改革開放,你要感謝這個大環境,大城市給了你發揮你自己有限才能的機會。但是我覺得還是很重要,當你有興趣的時候,你去做,比如當年我們做這個,我覺得挺有興趣,因為我就喜歡散漫自由,然後就做了。運氣很好就趕上了,這個行業到今天的發展,或者說從2001年到現在的快速發展。

對年輕人的寄語:

餘剛:我認為一個人的一生興趣很重要,要跟隨自己的興趣,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才可能堅持。當然如果說有這樣的能力,你能看到今後大勢的發展,把自己興趣和形勢、大勢的發展能結合起來,那我覺得你的才能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第二點,中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這一代人不管是個人的生活還是個人的事業,都帶來了很大的一個機會,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所以我們一定是堅決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希望中國的改革開放能持續不斷的進行下去。第三,我們在這個行業的發展要不斷的保持學習的心態,尤其是做專利代理人或者知識產權行業,不斷的學習是一個最基礎的技能,我們講的學習不僅僅是說在專業技能上學習,包括對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國家發展的大情況大環境以及國內外同行的交流,這樣的學習對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

「視頻」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專訪—餘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