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東漢末年,國家紛亂,群雄並起,各路胸懷大志的人馬紛紛出現。前有董卓之亂,後有黃巾起義。在這歷史的潮流中,梟雄們紛紛聚集各方賢能、賢士,希望能在這亂世中爭得一席之位。而最終,卻是三路人馬殺出重圍。這三路人馬就是東吳的孫權、蜀國的劉備,魏國的曹操。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這三人中,尤以曹操的勢力最大,但是因為孫劉聯盟,在赤壁一戰中打敗了曹操,使得曹操退守北方,從此,三足鼎立局面出現,三家都不敢輕舉妄動。最後,三家依次稱帝,歷史進入三國的局面。不過,回顧歷史,這三人中的曹劉二人當初可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進行霸業的創建,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想來,作為一個傀儡的漢獻帝也深感悲哀吧。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當初,曹操初入政壇時,他為人機智,不過比較任性,而且尚有俠義之名,他在早年時就表現出對兵法的喜好,將古代兵法韜略都抄了下來。後來,天下紛亂,當時的翼州官史王芬想要廢黜當時的漢靈帝,並拉攏曹操。這時的曹操還是有宗室觀念的,因此拒絕了。再到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將董卓引進京城。而董卓在京之際,倒行逆施,不僅廢了漢少帝,改立陳留王為——漢獻帝,還將漢少帝及其母親毒殺了。在宮中荒淫無度,大肆殺掠。這讓曹操深感其做法已經違背君臣之道,遂想刺殺他,不料卻失敗了,於是出逃,並廣散自己的財物,招集義兵,號令天下義士討伐董卓。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這時曹操的野心應該開始膨脹了。因為他在出逃時竟因為多疑而殺了叔父呂伯奢一家,還說了那句著名的話——寧可我辜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辜負我。只不過,他的父親是宦官的養子,他出身低微,若然就此起義,想必天下人都不會服。所以,唯有打著討伐奸臣,匡扶漢室的名義,他才能召集更多賢士為他所用。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自此,從陳留起兵,到後來設了計謀,擊敗黃巾軍,迫使黃巾軍投降,曹操收了其中的精銳為其所用。至此,他的人馬逐漸壯大。於是,開始逐鹿中原了。後來在與袁紹的對戰中雖然慘敗,但他終於通過整頓軍隊,戰敗了呂布,並平定了兗州。這時,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兩家相互爭鬥,便下令各路諸侯勤王。曹操首先到達京都,解救了漢獻帝,從此,在這期間,他打著漢獻帝的名義,東征西討,在官渡之戰時終於擊敗北方最大的敵人袁紹,一統北方,成為北方最大的霸主。不過,縱使他大權在握,但因為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始終不敢自立為帝,而自是自任丞相,向南進攻,準備為他的後世子孫奠定霸業的地位。可惜的是,在赤壁之戰時,被孫劉聯盟夾擊,最終失敗,失去了一統江山的機會。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如果說曹操因為手中有漢獻帝,而打著天子的名義行其事。那麼劉備就是自稱為漢室正統,以此來召集各路諸侯的。一開始,劉備跟人說他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劉勝有太多後人,誰也無法考究。因此,他便拿著這個藉口作為王室正統來召集各方賢能為他所用。只是,各路諸侯都不是好蒙的,你一個賣草蓆的憑什麼說是王室的後人。所以,他早年時先後投奔袁紹、曹操、劉表等。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也就在這期間,聚集了一大批人才為其所用,如張飛、關羽等,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後來在徐州,更被病重的陶謙相托徐州。劉備此時內心是非常歡喜的,但因為他一直以來的人設都是忠厚的,仁義的。那就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便假惺惺地拒絕了。因為他知道其他人必然會勸他接受,果然,在陳登、孔融的勸說下,他裝作勉強接受了。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後來,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於是,在諸葛亮的計謀下,東征西戰,大業初成,最終在漢中之戰取得勝利,他進位為漢中王。這時的他已經顯露出自己的野心了。但因為他一直以來都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加上自己的人設向來都是謙順和忠厚的。所以,他是不敢先立為帝的。直到221年,曹操死後,曹丕建了魏國,自立為帝。他才以漢室正統的名義稱新官上任。對外他的說法是,身為漢室正統的他如果不稱帝,那麼大漢就真的會滅亡了。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所以,這兩人雖然都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來召集各方賢能,但是兩人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為了成就自己的霸業。至於忠於漢室之說,只不過是他們的藉口罷了。

這兩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稱霸天下,最後卻成就了自己氏族的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