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有些人的脊樑會被壓彎,但是永遠也不會被折斷。

——陳政華

《西遊記》,吳承恩這部文學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是多少人童年的記憶......

小時候看這部電視劇,很多人跟小編一樣無疑都是最喜歡孫悟空的吧!

喜歡他的神通廣大,勇敢無畏,呼風喚雨......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脫口秀,裡面的主持人做了一個調查:

你最喜歡西遊記裡的哪一個人物?

齊天大聖孫悟空當仁不讓的穩坐第一的那把交椅。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沙僧竟然排到了第三,和排名第二的豬八戒相差無幾。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這件事也是情理之中,無可厚非的。

現如今的我們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一步步活成了沙和尚,像豬八戒那一點的食色性也,最後也是被悄然埋葬。

我們都曾一意孤行的堅持自己心中的所想,渴望不被束縛,打破又老又舊的破規,為了心中的人和事不顧一切去衝。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最終我們都被一種叫做“成長”的金箍緊緊的束縛著,慢慢地,我們也變成了看似呆傻愚笨,卻熟諳世事,深知遊戲規則的沙和尚。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小編看西遊記到現在已有十幾年的時間,其中不乏各種新版的出來,除了孫悟空的種種令我記憶猶新,還有就是沙和尚在西天取經永遠感覺只有那麼幾句話: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師父放心,大師兄一定會來救我們的!

我相信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沙僧那副唯唯諾諾的慫人模樣跟他的五大三粗的猛漢形象完全不搭。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不過小編查了原著的人物概括,沙僧的批語是:“南天門裡我為尊,凌霄殿前吾稱上。

原著中海油一段話對沙僧是這樣描述的:

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

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

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

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

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

因此才得於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

那時的沙僧還不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大叔,而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後來他只不過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便被玉帝打了八百杖,貶下凡間在流沙河每天受利劍穿心之苦。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在我們當今社會中,有太多太多像沙僧這樣“卑微”的角色。

他們無時無刻不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所謂的“事業”,為此耗費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可是但凡有一點差錯,他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我有個很好的閨蜜,高中沒有讀完的她選擇早早的進入社會,有次我們聚會,我們吐槽這自己的各種不順,大學出來幾個月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又嫌棄工資低,上班的因為跟同事吵了一架就離職了......

這時我的閨蜜走過來,對著其他的朋友說到:“姐妹們,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不辛苦的,忍一忍就什麼都過去了。”我出來的比你們早,知道的很多都比你們多,現如今有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都很不容易了,談什麼喜歡不喜歡,開心不開心......

那會我發現,曾今在學校連老師都敢懟的閨蜜,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完全不是自己風格,感覺她出來幾年怎麼變慫了?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不過等自己接觸了社會後才發現,認慫的人不一定是真的慫。

慫是無能為力的被動承受,認慫是權衡較量後的主動抉擇,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

這不正是我們看的西遊記裡的沙僧,在取經路上低調的近乎被人忽略,老實的近乎是窩囊,那是因為他的經歷教會了他,人生道路上只有保全自己才能擁有前進的資本。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有人說,沙僧是西遊記劇組請來充人數的。

在原著中的沙僧既沒有挑擔子(豬八戒挑的),也沒有上前線降妖除魔。

只會一路牽著馬陪唐僧嘮嗑,最後一路躺贏,取到真經後竟然被封為“金身羅漢”,成了整個取經路上收益最大的人。

不過認認真真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沙僧真的是人生大贏家嗎?

齊天大聖無父無母,他是女媧補天的神石孕育的,還有個神秘莫測的菩提祖師做師父,真可謂天賦異稟,得天獨厚!

唐僧是金蟬子轉世,天生佛子,取經就是給他來體驗人生的。

豬八戒雖然也是被貶之身,好歹在天庭也是有著赫赫威名的天蓬元帥。

哪怕是不起眼的白龍馬也有西海龍宮做靠山啊!

唯獨沙僧是從一個普通人一步步位列仙班。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在當今社會,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沒有關係,誰都不想沒有未來,所以要像沙僧那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沒有靠山,我自己就是山!沒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沒有資本,自己賺資本!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弱了,所有困難就強了。強了,所有阻礙就弱了!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在西遊取經路上,沙僧真正出手的次數並不多。但是但凡細心一點的人都會發現,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是恰到好處。

在大戰流沙河這一回,觀音想補齊取經隊伍的最後一塊拼圖,給沙僧許諾取到真經變官復原職的承諾。

本以為沙僧就走走過場就算了,但是這回沙僧用盡了全力。

原著中,豬八戒和孫悟空有過一場大戰:“他兩自二更時分,直戰到東方發白,那怪不能迎戰,敗陣而逃。”

可是沙僧單挑八戒,戰鬥了三次,打了數十個回合也沒有分出勝負。

這未嘗不是沙僧在試探即將跟的團隊的實力和自己的能力?

在取經的路上,只有沙僧沉著穩定,每次當哥幾個撂挑子不幹了,都是他在一旁勸阻。

有一回這麼講的:“唐僧被老鼠精抓去成親”八戒說到:

我們分家,分了之後你還去流沙河吃人,我去高老莊探親,猴哥去花果山繼續當齊天大聖,白龍馬迴歸大海,師父已經在這妖精洞成親哩!我們都各自安生去也!

其實這句話已經赤裸裸的說出了每個人都能退而求次,沙僧沒有,因為流沙河不是他的家,他也不是天生吃人肉的。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在真假美猴王那回,面對孫悟空都小心應付的六耳獼猴,沙僧卻顯得很是勇猛,他揮動自己的降妖寶杖殺了假的沙僧,並且殺出重圍。

因為他時刻謹記,取經隊伍不能散,取經人不能被替代。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認慫,並不是出工不出力,而是懂得力該往什麼地方使。

結局肯定皆大歡喜,唐僧師徒取得真經。

那一刻,八戒封為淨壇使者,卻抱怨自己未能成佛;

那一刻,悟空成了鬥戰勝佛,仍嚷嚷著要解開金箍;

只有沙僧,封了金身羅漢,仍舊不悲不喜,依然沉默。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PS

從前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孫悟空,什麼都會什麼都可以做到。

漸漸長大點,覺得做不了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做個八戒也好,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最後才發現,我們絕大多數都只能成為沙僧,用盡一生只為守護現世那一點安穩。

但,那個會“認慫”的你,未嘗不是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小編經常在頭條裡看《一禪小和尚》視頻,其中有一段話:

人長大的標誌,就是不愛發脾氣了,因為能讓你在意的事情變少了,以前能冒犯到你的,現在都變得無所謂了,就像灰塵落到身上,輕輕拂去就好了。

認慫是一種成熟,一種洞悉一切根源後的徹悟,也是看清生活後依然努力的豁達。

誰不是做著當孫悟空的夢,卻活成了沙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