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紅:流淌於血液裡的顏色,驚豔了時光!

紅色與瓷器,國人都不會陌生,一個是流淌於血液裡的顏色,一個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郎紅起源於清康熙年間,時任江西巡撫督造官窯瓷器的郎廷極開始復燒前明朝“永樂紅釉器”的寶石紅釉,然而前朝後期此種釉色配製技術就以失傳了,後更有“鮮紅等項瓷皿從來燒無一成”,此次可以說就是重新創造,毫無配方可循。

郎紅:流淌於血液裡的顏色,驚豔了時光!

郎紅,即郎窯紅,完全按照明朝永樂、宣德的紅釉來製作的,即追求紅寶石般豔麗溫潤格調。於康熙年間,江西巡撫郎廷極主持景德鎮窯務時所燒。郎窯紅釉是以銅為著色劑,在1300攝氏度以上高溫還原焰中燒成,在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指數要求很高,燒製極為困難,數百窯亦難燒成一件。故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而在收藏市場則有這樣一句相對的民諺"家有郎紅,吃穿不愁!"這樣的兩句民諺深刻的說明了郎窯紅其優美的品質。

郎紅:流淌於血液裡的顏色,驚豔了時光!

民國時期也多有燒製,建國後,最為著名的是建國瓷廠的顏色釉名揚海外,蜚聲世界。那個時候,建國有國家的扶持,敢燒柴窯,而今天恐怕這種成本是行業所難以承受的。於是這個時候,最大的分水嶺出現了,燒製的窯由柴窯過渡到了氣窯,了了亭曾經在2005年的時候採訪過顏色釉行業的一些泰斗,得到了確定的回答,郎紅的料性在氣窯和柴窯轉變的過程中已經發生了的變化,而氣窯和柴窯的確實對顏色釉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郎紅:流淌於血液裡的顏色,驚豔了時光!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豔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並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豔,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其釉色瑩澈濃豔,彷彿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郎窯紅器裡釉有米黃色、微青色、白色三種,均開有紋片。郎窯紅器足底釉有米湯色,蘋果青色,均顯露紅色的斑暈,偶然也有紅釉底和白釉底。

郎紅:流淌於血液裡的顏色,驚豔了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