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世界上培養技術人才最好的教育

在當今世界,只有德語文化圈國家(德國,奧地利,瑞士)將職業教育作為大學的一門獨立學科,這些國家集中了大批專門從事職業教育研究的專家學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機構。自洪堡大學開始,教育與科研結合的大學功能就發揮得淋漓盡致,既培養了大批高水平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又取得了許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科研成果。在德國,包括著名的亞琛工業大學、柏林技術大學等24所研究型大學,建立了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機構及相應的職業教育研究所,為德國職業學校和企業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德國教育的基本框架

德國教育的教育體系十分完善,結構呈現多樣性。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是德國現行教育的四個基本層次。按照德國《憲法》規定,各“聯邦享有文化主權”,各類型學校教育部屬於州文教部管理。其中,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國家興辦,由州一級的國家設置。各高校在聯邦基本法規定的範圍內自己管理學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對高等學校行使監督權。德國的繼續教育複雜多樣,政府、社會、團體和個人競相參與,繼續教育在德國真正成為了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終生教育。

德國每年有160萬學生參加培訓,他們從15歲開始進行選擇是讀職高還是普高。一般情況下,學生選擇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普通大學,畢業後還可繼續深造),二是幼兒園-小學-職中-大學(專科學校,雙元制職業教育,畢業後經過考試拿到資格證書就可以上崗)。一般情況下,19歲就可以完成這段學習。但是,每個人都有多次選擇的權利,讀職高的可以再去讀普高,反過來一樣。

全德國,平均每年約有15%的人,從高中轉到職中,接受職業培訓。

雙元制是由政府對職業教育進行宏觀管理,學校,行業主管部門和生產單位組織實施的三重負責制教育模式。雙元制職業教育在德國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學生升學就業的主要渠道。

近年來,德國又出現了第三種培訓形式,即跨企業培訓。學生在接受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的同時,每年抽出一定時間,到跨企業培訓中心接受集中培訓,作為對企業培訓的補充和強化。


為什麼說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世界上培養技術人才最好的教育


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對於雙元制教育中的企業教育,聯邦州則擁有管轄權,通過聯邦職業教育法授權給各行各業協會負責企業職業教育的具體管理,主要包括企業職業教育辦學資格的認定,實訓教師資格的考核和認定,考核與證書頒發,培訓合同的註冊與糾紛仲裁等。所以德國管理專業教育的體制是寶塔形,從上到下規範管理,既使企業培養出了適合的人才,又可以讓可以充分發揮到自己的價值。

職業教育的質量保證

職業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以專業理論來輔導和提高學員在企業中的實踐培訓成果,加深和補充普通教育的任務。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按照企業和學校的不同特點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業的培訓按照聯邦教科部和有關專業部共同頒佈的培訓條例進行。如德國經濟部公佈了國家承認的培訓職業有93個職業大類的371個職業。各專業部則分別制定了相關職業類別的培訓條例,包括教育內容、時間安排以及考核辦法等,並會同聯邦教科部共同頒佈實施。各培訓企業根據培訓條例和本企業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並付諸實施。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務是在服從企業培訓要求的前提下實施普通和專業教育,深化企業培訓中的專業理論。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考核、成績認定及證書發放由各行業協會負責。考核分為中間考核和結業考核兩種,從考核內容上分為書面考試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兩種。通過考核的學徒工可以得到國家承認的崗位資格證書,成為該工作崗位上的合格技工。


為什麼說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世界上培養技術人才最好的教育


職業教育的經費保證

按照《職業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規定,職業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渠道是由聯邦、州政府及企業分別承擔的。職業學校的經費,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負擔。通常是州政府負擔教職工的工資和養老金等人事費用,地方政府負擔校舍及設備的建築與維修費用和管理人員的工資等人事費用。企業的職業教育經費完全由企業自己負擔。企業除了負擔培訓設施、器材等費用外,還必須支付學徒工在整個培訓期間的津貼和實訓教師的工資等。

無論你是來自哪一個國家,報讀德國雙元,都是免學費,和本國學生一視同仁。即便你畢業後不留在企業工作,也是可以的,它的畢業證書和技能證書在全世界大範圍都認可,且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