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神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抗日神劇被眾多的網友瘋狂吐槽,手撕鬼子、騎自行車上火車、還有那著名的褲襠藏雷,都讓大家哭笑不得。今天是週末,回家看老人,發現他們對這個打鬼子的劇情沉迷不已,一部接著一部看,而且每一部都讓他們討論的熱火朝天。

十四年抗戰,我們的革命能取得成功,不客氣得講,很多人都缺乏正確而客觀的認識,我們的軍隊是怎樣一步一步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們打了哪些艱苦卓絕的戰鬥,很多人的認識也僅存於考試的那些選項裡。很多人對戰爭的印象,可能就是八一起義和長征兩萬五,而戰爭的殘酷性則一無所知。前幾年頻出的戰爭雷劇,確實給大家的茶餘飯後增加了不少談資,但是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它的負面作用卻不容小覷。刻意的醜化對手,確實從心理上給大家帶來不小的滿足感,但是這種不負歷史責任的作品,讓更多的人對於我們來之不易的勝利有了錯誤的認識---原來我們當年的對手這麼弱,原來我們的隊伍裡有神箭手,有武林高手,甚至有八百里開外擊斃敵人的神槍手。

勝利是值得尊敬的,戰勝強大的敵人取得勝利更是如此,當年日本軍人的戰力如何有很多文獻可以參考,如果有更多的作品能像《亮劍》一樣,正視對手,正視我們當年的各種艱辛,讓更多的國人知道,原來我們當年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取得的勝利,只有這樣,才能引起眾多國人的共鳴。我們不是不能拍戰爭劇,而是不能再走以前靠雷人劇情、雷人造型的老路子。如果還是老路子,那麼就走進了自我陶醉進而自我麻醉的怪圈。

正視對手,不是否定自己,是尊重自己。

又見“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