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上帝——五帝

“五帝”的“帝”原指五方上帝,戰國後(也有說法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五帝”這個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了“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是並沒有人名。

關於“五方上帝”的說法,在秦國時,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赤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呂不韋有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的神祇。黃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赤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呂氏春秋·召類》)

此外,還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五方上帝——五帝

三皇五帝圖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為五帝。

《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為五帝。

現在我們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五方上帝——五帝

黃帝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有爭議),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五方上帝——五帝

黃帝

五方上帝——五帝

顓頊

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又稱黑帝或玄帝,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顓頊始自窮桑,而遷都於商丘,後居於帝丘。《國語·楚語》說顓頊是繼少昊之後主政。《列子·湯問》說法亦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與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顓頊

帝嚳,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囂,是太祖黃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兒子,父親名蟜極,顓頊是其伯父。帝嚳從小德行高尚,聰明能幹。十五歲時,被帝顓頊選為助手,有功,被封於辛(今商丘市高辛鎮)。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後,以亳(今河南商丘)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

帝嚳以仁愛治國,生活儉樸;他平常神色莊重靜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廣施恩惠、仁愛、講究信譽。他了解民間的疾苦,對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絕不違背自然規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靈降福萬民。由於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在他的治理下,社會富足,人民安居樂業。帝嚳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術天下無雙,帝嚳選拔他擔任射官,賜給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負帝嚳深望,當白難反叛時,他一舉將其平定。鹹黑、柞卜長於音樂和製作樂器,帝嚳命他們為樂官,終於創作出《九招》之樂和鼙鼓、笭、管、壎、簾等新樂器。帝嚳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棄,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簡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陳豐氏名慶都,生子放勳。次妃娵訾氏名常儀,生摯,帝嚳死後,摰承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放勳,也就是帝堯。相傳帝嚳活了一百零五歲(一說九十二歲),死後安葬於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中。

五方上帝——五帝

帝嚳

姓伊祁,名放勳,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輔佐兄長帝摯,封於陶地。十五歲改封於唐地,所以號為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於蒲阪。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堯從父親帝嚳那裡繼承帝位,並開創了“禪讓制”的先河。

五方上帝——五帝

舜帝因生於姚地(今天河南濮陽),以地取姓氏為姚。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號有虞氏,為顓頊帝六世孫,自五世祖窮蟬起,皆為平民。舜帝少時躬耕於歷山,因孝順謙讓,在民間大有美名,堯帝聞之,不僅將兩位女兒嫁給他,還將自己的帝位“禪讓”與他。舜帝在位期間,命大禹治理洪水,命棄經營農業,命契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將部落聯盟發展為準國家。舜帝在位39年,將帝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死於南巡途中。

五方上帝——五帝

關於“五帝”的傳說和議論還有很多,各位讀者,你們還知道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