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東風,到底如何借用

新興科技的發展,國家或者地方政府政策的角色不容缺失,但是推進方式值得借鑑思考。

對於半導體行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舉入場進行產業投資,對於龍頭公司的扶植力度較大。例如北方華創產業基金持股7.5%,為第三大股東。大基金對公司持股鎖定期到2019年8月,並派出了董事和監事各一名,參與公司治理。2017年北方華創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30%,超過 AMAT 的 14%(絕對值低於AMAT),但居A股所有半導體設備公司之首。補貼推動發展的可以參考三安光電,其自06年以來一直接受國家補貼,並不斷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研發/淨利潤佔比業逐漸下降。


政策東風,到底如何借用



但是也有投資者對政府扶持持反面態度。因為政府的支持其實是增加了供應,增加了行業的競爭對手。比如風電和光伏,2010年政策一出,全國遍地開花,2-3年的時間,很快出現供應過多、產能過剩。對於早期LED的扶植政策,由於諸多地方政府對於一臺MOCVD設備就補貼1500萬,這種補貼讓企業在技術不成熟過多的去鋪開產能,帶來的則是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同時由於市場過於分散,真正賺錢的企業很少。同時這種補貼政策還會形成地方保護主義。


政策東風,到底如何借用



對於產業的扶植其實可以借鑑美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將不同領域技術轉化過程當中的技術成熟度進行了分級,這個分級叫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技術成熟指標),一般分為9級。而美國的政府部門認為,只有這些技術成熟度在6級或者7級以下的企業,才值得政府介入資助。另外,美國對於新興技術會提供SBIR/STTR研發類創新型基金,每年拿出2%-3%左右的資金來資助做創新研發,而這些基金只支持技術成熟度在2級或3級左右的企業。已經較成熟技術不能申請。

投資方面,對於國家產業基金或政府扶持的產業,期初可以進行關注,但是當行業的競爭格局開始混亂(前5大龍頭的市場份額低)則需短期迴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