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印記 龍口粉絲的發源地

家鄉文化印記 龍口粉絲的發源地

第十五屆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在山東煙臺開幕

臥龍西澗的神龍飛走後,招遠大地進入旱災多發的年歲,很多人吃不飽肚子,經常發生餓死事件。

張星那邊極度乾旱,米、麥、粟等主糧幾乎絕產,只有地瓜、豌豆等部分耐旱且不適合長期食用的糧食品種有點收成,當地人陷入饑荒中。

有一天,一個美貌女子經過張星,看到了滿臉飢色的人們,她就說有家傳一法,可以把地瓜和豌豆做成宜食的食品,可以教給大家,並希望能使之廣泛傳播。

女子教大家把地瓜、豌豆等原料搗碎,加水過濾,把濾液收集沉澱後放水,取出表層的油粉(可做粉漿飯),剩下的澱粉曝曬,然後加冷水明礬後蒸煮,再漏絲,曬乾後即成為粉絲。通過這種方法制作的粉漿飯和粉絲口感都大為改善,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能生產地瓜和豌豆地方的人都能免受饑荒之苦。女子傳授完粉絲技術之後,告別人們而去,有感恩的人追隨相送並頌揚其功德,直至幾天後她到了蓬萊海邊,腳踏一朵蓮花凌波而去,人們方知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顯聖救助人們。從那以後,粉絲的製作技術廣為傳播,從招遠到山東內陸,到其他省份,人們都學會了這一美食製作方法並發展出了更多的品種,使之在中華菜餚幾個菜系中都有所應用。

到了近代,招遠的粉絲深受韓國和日本民眾的喜愛,成為當時出口東北亞的主要食品之一。由於招遠沒有港口,所有粉絲運到龍口港後,經船運銷售到韓國和日本,當時國內的粉絲和沒有品牌,國外人們看到粉絲船是龍口港的,就稱粉絲為“龍口粉絲”,自此龍口粉絲經由外國人之口成為中國粉絲第一大品牌。

雖然現在有些廣告號稱“龍口粉絲龍x造”,但作為原產地招遠的粉絲一直佔據出口量70%以上,仍然是粉絲生產的主力軍。

小五啊,現代社會是重視知識產權和個人貢獻的時代了,“酒神不怕巷子深”“做好事不留名”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自己有新想法、新東西、新貢獻的時候,就要大聲的說出來,這是我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