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離開快4年了,汽車之家你還好麼?


李想離開快4年了,汽車之家你還好麼?


文 / 汽車掃地僧

2月10日,年初六、午後。

“有錢人”——儘管他曾很嚴肅地問粉絲自己的人設是什麼,但這毫不妨礙網友們如此“戲謔”的調侃,李想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一條博文:“很多人認為我是被趕出汽車之家的,並反覆以此攻擊我,這個汙點我不背......在2015年6月離開了汽車之家,創辦車和家。一年以後,平安收購汽車之家。”

創始人慘遭攻擊“被趕出”,自然難淡定,更何況都快4年了。粉絲們一邊倒地鼓勵李想:“把車和家做好!再把汽車之家收回來”,然後,斥責之家現在的管理層:把汽車之家搞毀了,充斥各種軟文,各種推送信息,各種騷擾信息......

李想有無興趣、有無能力再把之家收回來,我們不去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想澄清傳聞的本意,反倒演變成了一場李想粉絲們對汽車之家的集體吐槽。

李想發這條微博的時間點很有意思,粉絲的留言的信息量也很大。

要知道,距離經銷商試圖“逃離”汽車之家的風暴過去僅半月餘,李想又用一條微博,曝出了部分用戶也在“嫌棄”汽車之家。

“大勢”,去矣?

李想離開快4年了,汽車之家你還好麼?


01

一場掙脫裹挾的“逃離運動”


股價薄如蟬翼,經不起誰來拆。

1月14日,盤後汽車之家股價大跌13.82%,市值跌破80億美元。這個發生在二級市場的“逃離運動”的直接導火索,無疑是媒體曝出汽車之家被幾家大型經銷商集團“封殺”。

據報道,汽車之家針對會員經銷商提高年度合作費用,遭遇一眾合作經銷商抵制,繼中升、運通之後,龐大和永達也加入“暫停與汽車之家合作”的陣營。

對於網傳“封殺”一說,汽車之家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予以否認。該公司副總裁吳濤表示,汽車之家與經銷商的續約合作穩定,目前已與全國23000多家經銷商簽訂新的合作協議,不存在網傳的封殺問題。

事實上,拋開他說和自辯,按下是否“封殺”之爭不表,一個不難得出的結論是,經銷商正在明裡暗裡發起對汽車之家的不信任投票,“逃離”汽車之家的趨勢公開化。

車市下行,汽車之家逆市提價。提價也不要緊,但對於經銷商來說,多投入意味著要求更多的回報,汽車之家的會員費的價值來自於銷售線索,而銷售線索到底成色如何,是可以從經銷商的行為中發現其中玄機的。

很顯然,經銷商的預期不好,即刻的價值感得不到提升,尤其現在行情不好,不抵制反倒真是錢多人傻了。

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事。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之家累計線索量1億,這部分的總收入是26億,也就是說每一條線索26元。汽車之家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按照4%的轉化率,汽車之家的成交成本僅佔在售車輛售價的0.4%,再根據汽車之家方面所說,2019年線索量預計將增長10%,這樣下來漲20%比較合理。

但是問題又來了,汽車垂直網站線索的真實度、精準度又到底如何呢?

有來自不同地區的經銷商反映,近兩年,來自垂直網站的線索大幅減少,有效性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且平臺間數據互串、造假現象時有發生,有的4S店拿著網站提供的線索致電準車主甚至都打到了4S店工作人員處。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線索似乎已不是汽車之家們“坐地起價”的護城河了。

02

一場無硝煙的“逃離革命”


與B端會員經銷商公開抵制漲價的“逃離運動”相比,C端用戶在網上的吐槽和卸載APP,更像是一場無硝煙的“逃離革命”,而這對於一家靠活躍於各品牌車型論壇中的用戶起家的垂直網站來說將是致命的。

在網上,就有不少網友形象地把汽車之家調侃為“車託之家”,儘管與其他汽車垂直網站相比,之家當下的影響力仍然要比其他垂直網站大很多。

你可以看到,在搜索引擎,很多論壇、貼吧關於汽車網站的帖子中,汽車之家越來越多的被用戶披露負面信息。甚至連知乎、百度知道等問答社區,汽車之家也被用戶直接冠以“車託之家”的稱號。

這種現象背後透露的信息是什麼?

事實上,汽車之家本質上還是一個“媒體”,所以其盈利模式的核心仍然是廣告服務+推廣服務(銷售線索)。客觀地說,在商業世界裡,幾乎沒有一家垂直網站能夠做到它所標榜的“客觀中立”那樣完全不受商業的影響。

這在汽車之家上市後變得更為明顯,營收壓力下,汽車之家表現出過度商業化的趨勢,真實用戶的用車感受頻繁被刪、用戶投訴的問題無法正常發佈......本憑藉優質內容沉澱下來的好口碑,也逐漸被軟性內容、水帖等不斷地拖後腿,口碑下降屬實難免。

也許正因為此,汽車之家曾試圖“介入交易”,以激活增量價值。但後來因流量變現無果,悻悻然地從“媒體廣告服務+推廣服務(銷售線索)+自營業務”的商業模式,迴歸媒體屬性的本質。

不復當年純——道盡了網友的心聲,對這個曾經號稱最懂互聯網,曾視C端的用戶為生命,有原則的汽車垂直網站。

比起經銷商火藥味極濃的“封殺”之舉,用戶的“逃離”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革命”。

03

之家“沒”變依然凌厲


節前,汽車之家遭經銷商試圖“封殺”的利空消息反映至汽車之家的股價上,繼此前股價下跌近5%後,美東時間1月14日,其股價再次大跌13.82%,報收67.49美元/股,市值已跌破80億美元。

在一眾經銷商推倒、網上人人吐槽的情況下,汽車之家股價似乎很難走出非常漂亮的上漲趨勢了。

但近兩日,中概股汽車之家可謂“風生水起”,著實又在資本圈火了一把。

如果將時間拉長,你也會發現汽車之家依然是凌厲的。據報道,2016年6月,中國平安正式接手汽車之家時,汽車之家的股價不到30美元,市值只有28.6億美元,但是現在股價已經漲到每股77美元以上,市值達到90億美元。

之家變了,之家沒變,作為一個優秀標的,它依然凌厲。

“團隊出色,現金充裕,財報持續優異攀新,從未讓人失望。更重要的是,這個企業站立在汽車-互聯網這最時髦的風口潮頭,不需要太費勁的運作,就會給新股東們帶來豐厚的回報。”在接受《稜鏡》採訪時,前汽車之家副總裁馬剛表示。

馬剛此前撰文也犀利地寫道,“平安信託不是屠戶,他們是牛販子,交易費用由平安信託籌集,這個股權交易作為一個金融信託產品售賣給其他財團,三年的賬期。也就是說,三年內平安信託必須從汽車之家的股權交易中套現,和背後的財團分享利益。”

這種聲音可以說指向性很明確了,汽車之家已淪為套利利器。

李想離開快4年了,汽車之家你還好麼?


更有評論解讀為,相關股東有瘋狂變現的衝動。表面上看,是汽車之家憑藉自己在垂直領域裡的優勢的一種提價行為,實際上是幕後資本“助推”之家從以用戶為中心轉向以股東利益為中心。

不過,作為汽車垂直網站領域的NO 1,汽車之家能一手遮天嗎?這種商業邏輯能自洽嗎?一邊是經銷商抵制搞“逃離運動”,一邊是用戶無硝煙地“逃離革命”,汽車之家的未來能好嗎?

半個月前,摩根大通將汽車之家評級降至減持,目標價調低至58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