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賽季總結之雄鹿:夏季神運作變歷史級強隊,勇士奪冠最大阻礙

全明星週末對於球迷而言猶如節日,對於球隊球員卻是調整節奏、總結過去並且展望將來的好時機。接著這6天的常規賽空窗期,我們也將對戰績較好以及人氣較旺的12支球隊進行2/3賽季的回顧,這篇的主角是密爾沃基雄鹿,共分為攻防兩個部分。

2/3賽季總結之雄鹿:夏季神運作變歷史級強隊,勇士奪冠最大阻礙

進攻

去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會講:雄鹿這幾年庸庸碌碌,架不住字母哥天賦溢出,已經是最年輕的MVP級超巨。但仔細思考一下,他究竟需要什麼類型的隊友?這還挺值得討論的。先講進攻端吧。字母哥所謂的“練出投籃”尚處於假設階段,本賽季出手130次三分更是隻命中29球,不高的出手頻率一樣對其效率有拖累。

當對手已經會優先回縮防字母哥攻框時,他去找中鋒擋拆意義有限,更何況兩個禁區位置本身體型就是接近的。因此字母哥較合適的打法,就應該是直接一對一利用“天然錯位”生吃,或者找後衛做反向擋拆往下找錯位,無論如何都會對隊友拉開空間的能力有要求。亨森和澤勒的定位和他是衝突的,梅克則是試圖往這個方向努力卻失敗了。

事實上即便是當今NBA三分潮洶湧,真正惠及的位置也就是到大前鋒而已。在上賽季出場超過500分鐘的大前鋒裡,他們每36分鐘會投4.4次三分,已經和小前鋒(4.9次)沒有質的區別。而中鋒是多少?僅僅1.4次而已;其中能做到超過大前鋒平均水平的不到10人之數。

明知道字母哥不適合終結型中鋒,全聯盟又稀缺射手型中鋒,雄鹿居然還真就找到了:上賽季出手頻率僅次於斯貝茨和勒夫,命中率也有34.5%的洛佩斯。

於是大洛就如同鯰魚效應一般,靠自己獨特的功能性一舉解決了雄鹿進攻端幾乎所有問題。一方面有字母哥存在,其餘幾位外線米德爾頓、布萊德索和布羅格登也都有不差的主攻能力,大洛來到密爾沃基根本不需要擔任主攻職責,把定點投好就是完成任務。他現在每36分鐘出手8.4次三分,命中率也有可觀的37.2%,已經是聯盟中最優質的7尺射手。

另一方面,也因為大洛的獨特功能性存在,雄鹿其他每個位置都因此受益,得到了更舒適的主攻空間。

於是雄鹿已經變身成一支籃下比重聯盟第2,三分比重聯盟第2,中距離比重聯盟倒數第2的超級現代化球隊。他們不強調衝搶進攻籃板,球風極其魔球化,打出了僅遜勇士的有效命中率,進攻效率也穩固保持在勇士以外的聯盟第二梯隊前列。

更何況他們還在交易截止日前用4個次輪籤換來了另一尊內線頂級射手米羅蒂奇,射程+不拖防守的獨特功能性,堪稱大洛在四號位的複製品。

總之夏天雄鹿非常明智的一個決定,就是知道自己手頭有攻堅殺器了,儘量圍繞他多引進射手,能打出東部第一的戰績並非意外。

2/3賽季總結之雄鹿:夏季神運作變歷史級強隊,勇士奪冠最大阻礙

防守

在以往基德帶隊時期,雄鹿防擋拆時喜歡過度夾擊持球人,雖然造失誤高漲卻補不了後續漏空位。換言之這隊不丟快攻籃下還是被打爆,已經不侷限於防擋拆紀律性不佳漏掉的空切配合了。他們純粹就是內線的防守資源太差。

在門羅走了以後,亨森一度是隊內中鋒裡比較強壯的那一個;梅克打著打著在輪換中獲得的信任還不如澤勒;字母哥身後同樣缺乏可靠的防守型大前鋒。雄鹿除了會被無球塞籃下的戰術輕易撕開防線外,第一波防下來了也可能被二次進攻爆板。

結果呢?還是大洛,這個7尺中鋒不僅是同體型下聯盟最優秀的定點射手,同時還作為優秀的蹲坑護框手,解決了他們防守端的頑疾。

本賽季雄鹿防守端畫風突變,一改以往瘋狂造失誤的特長,變成了限制對手有效命中率聯盟第1,限制對手進攻籃板率聯盟第2,限制對手造罰球頻率聯盟第1的“蹲坑型護框隊”。

他們對於不讓對手不在自己禁區內出手的限制,已經到了近乎偏執的程度。作為全聯盟限制對手籃下比重最好的球隊,雄鹿與第二名勇士之間的差距,相當於勇士和第13森林狼之間的差距。他們不僅強調洛佩斯足不出戶死守禁區,字母哥也要頻繁馳援,為了不讓對手攻擊禁區,漏出三分空位也在所不惜(雄鹿對手三分比重聯盟最高,定點比重也是倒數)。

不過,極端化的防守策略註定存在侷限性,雄鹿看似防守效率聯盟第1,過度保守的策略在季後賽期間是存在致命弱點的,任何擅長持球投的擋拆手和擅長接球投的掩護人,都是針對大洛的利器,雄鹿需要在特定時刻找出不一樣的配置和策略予以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