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指尖小調」:/<font>

世間萬物如此豐富,控制不住激動、抑制不住心動,乾脆利落行動。/<font>

蒜苗,把一瓣大蒜扔進土壤,經過雨露陽光的滋養,長成青白相間的株植。除去枯萎的皮,根和黃頭都能食用,熟吃比較常見。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白色的部分是大蒜頭的雛形,把鼻子湊近了聞,一股新鮮的刺激,微微沖鼻刺眼睛。但在鼻腔縈繞,刺激大腦神經後,把休眠的記憶統統喚醒。

兒時有很多機會跟著家人一起下地幹活,雖然經常活不對路,但仍抱有一腔熱情。那時候不明白為什麼種大蔥一定要把土堆成一條小路,蔥還傾斜著種,所以,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全被我用大土塊扶著站起來了。跟我外婆種蒜苗,她說蒜瓣密密麻麻看得眼花,讓我幫忙一起把帶皮的蒜瓣插在土裡。小使命感極強,三兩下就插了一排,等她老人家回頭一看,笑得老淚縱橫,她說插反了,要把有蒂的一頭插土裡才會生根。是的,那時候就覺得把尖的一頭按進土裡更容易,就那麼幹了。但又實在擔心吃不到蒜苗,還是把每顆都轉過來了,不僅轉過來了,還把它往死裡按,生怕它長不了根。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後來,自留地逐漸消失了,家也搬得越來越遠了。但對泥土仍然感覺親近,於是又創造出了種植的小條件。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幾個盆,幾堆土,再搞點兒有機肥,比如腐熟的廚餘垃圾,也可以在翻土時往下層的土裡拌草坪裡打下來的碎草或者松針,腐敗後可以變成養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疏鬆土質。土培養好後,撒些種子或插些小苗,開始它陽光雨露的日子。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一盆盆輪流種植,有時會有驚喜。比如上一盆裡留下的根莖,這一輪又長出來。有時甚至是鳥兒來偷吃後,排出裹滿肥料的種子,又會在你的自留地裡生根發芽,長出來新的品種。

這蒜苗看著粗壯,其實很嫩。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切之前可以把蒜苗頭拍幾下,下斜刀切段,煸炒好肉再下蒜苗頭和杆,炒幾分鐘下蒜苗葉。這樣能去掉生衝的氣味,保持爽脆的口感。

蒜苗炒肉——追溯到飲食的源頭,我們來搞搞種植

扣上一碗紅薯飯,讓胃也接接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