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臘月初八,即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

“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是踩著年末尾巴的一天,作為迎新之前的辭舊,人們在今天要和往日作一番告別。

而臘八節最好的辭舊儀式,便是喝上一碗臘八粥。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在以前,要喝上美味的臘八粥,尋常人家總是前幾日就心裡記掛著準備工作。

早早備好迎合臘八節“八”字的八種食材:桂圓、紅豆、黃豆、小米、糯米、紅棗、慄仁、紅糖。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前一晚就需把小米洗淨,泡至酥軟,入鍋後能和其他食材化到一起。第二天還要起個大早,把所有食材一股腦兒地丟進鍋裡,再搭配上紅糖潤色調味。

八寶入鍋,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漫長到了正午卻還是沒能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粥。盼著盼著,等到那鍋粥稠到極致時,才發現,太陽都快落下山頭了。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也許是等待太過漫長,以至於一碗家常熬製的稠粥,輕易地就勾起了人們肚子裡的饞蟲。沈從文先生就曾在文章中這樣描寫過:

“把小米,飯豆,棗,慄,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臘八粥的來歷故事有很多種,也未有過完全正統的考究。不過無論是誰,這道粥食的原創主人都像個行為藝術家。第一鍋的臘八粥熬製時的食材搭配,如今看來,還是讓人覺得有些隨心所欲,好似把家中能搜出的一切食材湊成八樣,就輕易地丟進了鍋中。也許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碗臘八粥,成了多年來的臘八節最值得期待的傳統。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今時不同往日,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那些複雜的食材準備變得容易起來,不必起早燃起柴火,不必白白耗著時間等待出鍋。可即便是這樣,一碗冬日裡冒著熱氣的臘八粥也依然彌足珍貴。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一家人團坐家中,圍著一鍋熱氣騰騰的紅粥,而孩子們也都好一口甜食,喝起臘八粥是最開心的。

端起一碗濃稠的甜粥,仰頭“噸噸”地灌進嘴裡,頃刻就全都進了肚,還不捨地用小舌頭抹淨嘴角。未等長輩擔心那進食速度,又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直到小腹漲成圓鼓鼓才罷休。心滿意足地拍著肚皮,俯身放下捧著的空碗,那瞬竟像極了可愛的辭前作揖。


臘月初八,味在一碗粥


誰不願意在臘八節裡吃一碗臘八粥呢?

它是一種寄望,是演變成傳統的一種生活儀式。在臘八節,輕輕吹拂去碗沿的滾燙,抿一口誠心的拜別,向著更好的以後奔赴去。

空碗落桌,即是禮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