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3條老話,學會受益匪淺,最後一條很搞笑

有人說中國文化起源於農村,單從人們口耳相傳幾輩的老話來說,不難看出質樸的農村所保留的內容要更加豐富。

今天老牛和大家分享3句老話,每句都有老牛親身經歷或者親耳所聽、親眼所見的小故事,這些老話乍聽起來並不覺什麼,但細品之後才知道,原來都是讓人受用非常的真理。

1、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農村3條老話,學會受益匪淺,最後一條很搞笑

這句話從頭一次下地幹活兒的時候我父親就一直跟我說,每次他一說上半句,我就搶著接下半句,最後他老人家只得唉聲嘆氣攤攤手。後來圖新鮮,學電視裡孩子彈鋼琴,吵著讓家裡到縣城給買了一臺電子琴,每天就在屋裡彈,看著村裡孩子們都在一起玩,心癢難耐就放下琴,這一放,那琴就再小屋裡待了二十年,也就少了一個鋼琴大師。

對於學習、工作等事情,並不怕做的慢,只要堅持,每天哪怕一點點,總會有成績。

一旦站住腳,停止不做,最後只能落後,失敗。

2、升米恩,鬥米仇

農村3條老話,學會受益匪淺,最後一條很搞笑

當年我姥爺講過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年村北邊一戶著了大火,燒死了一個叫老三的人,村

裡鄉親看老三媳婦和五六歲的孩子可憐,村長就帶頭組織大家幫忙,他自己也掏腰包拿了5000塊錢。過了幾年,老三家孩子要去縣裡上學,她帶著孩子找到村長家裡,先是謝過村長前幾年的救助,後問村長能否再借點錢給孩子上學用,村長拿出200塊錢給了她。

哪成想第二天就傳出來說村長跟誰誰誰有過不乾淨的事情,村長貪汙了多少多少錢,收買了誰誰誰……

後來怎麼樣了我姥爺沒說,他只說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啊!

既然是恩德,就不分大小多少。

3、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

農村3條老話,學會受益匪淺,最後一條很搞笑

朋友親測,無效退款……

工作後難得和發小聚在一起喝點,那天他說起這個事情還是感慨萬千。

C是村裡一個初中輟學後一直遊手好閒的無業青年,因為兩家是鄰居且都熟絡曾經借給C

幾萬塊錢,結果兩年沒有音信。後來發小拿著欠條找到了C,發小形容的畫面是當時C衝著發小吐了口煙說道,沒錢,老子飯都吃不起了!愛告就告我去!

後來C的老母親拿著幾十年偷偷攢下來的兩萬多塊錢找到發小的家裡,苦苦哀求發小。

再之後,C仍舊遊手好閒,發小的生意越做越好,帶著一家搬到了市裡。

他說哪怕C能夠踏實的找個工作,努力提升自己,一點一點還;哪怕C能帶著愧疚真誠地做個解釋;哪怕再拖幾年,其實他都能接受。

送一個:懶牛上套屎尿多(懶驢上磨屎尿多)

農村3條老話,學會受益匪淺,最後一條很搞笑

這個肯定說的就是老牛本人了,在生活裡不要做懶人,遇到事情不要找託詞,不怕慢,就怕站。

大多數的優良傳統都源自農村。

質樸的農村老話也是最樸實的警句。

大家記得最深的一句老話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