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競爭的4個層次以及如何應對

如今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所以公司的管理者必須理解競爭本身,這樣才能在面對競爭時從容應對。托馬斯·李特是哥本哈根商學院教授,他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競爭的四個層次,以及怎樣應對不同的競爭。公眾號“家族企業雜誌”翻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個層次是通過競爭追求相關性,這也是最基本的競爭。管理者這時候要問的是,我們的產品或者服務,是不是符合並且滿足實際的消費者需求?技術發展和相關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很好的討論主題。比如,目前已經開發出來的很多智能手機的應用,其實並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文章還舉了區塊鏈的例子,一方面,區塊鏈一直受到質疑,人們不清楚它究竟是一時的熱門話題,還是真能滿足主流大眾的某個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加入區塊鏈能向它說的那樣,能保證進行透明安全的交易,它就會挑戰證券業和銀行業之類的中介的相關性,顧客很可能就不再需要這類業務。換句話說,區塊鏈很可能讓證券和銀行的從業者失去相關性。

第二個層次是通過競爭追求依賴性。一旦相關性建立之後,就要面臨另一個層次的競爭,那就是依賴性。這裡指的是,消費者滿足自己的需求,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的能力,同樣是企業要競爭的對象。換句話說,人們經常可以自己找到解決方案,因此讓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變得過時。文章舉例說,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興起了“DIY經濟”,當時很多人開始過一種新型的“儉約”生活,把之前外包出去給別人的事情,拿回來自己做。比如,當時很多人開始自己剪頭髮,自己衝咖啡,自己洗車,導致很多過去提供這些服務的小型商家生意變少了。當然,有一些企業能通過這種“靠自己”的現象為自己謀利,比如,宜家家居就成了“讓消費者有能力自己動手做”的代名詞。

第三個層次是通過競爭來追求偏好。企業通過彼此的競爭,爭取讓消費者更喜歡自己的產品,而不去選擇競爭對手的。零售業一直都是商家爭取消費者偏好的戰場。但是,按照產品類型的不同,消費者對零售商的偏好也不一樣。所以零售市場其實是多個市場。舉例來說,對A類型產品,消費者偏好塔吉特百貨,B類型產品偏好沃爾瑪,買C類型產品會上亞馬遜或阿里巴巴。所以,跟對手競爭顧客偏好,是發生在特定產品類型的層次。此外,這種形式的競爭可能導致價格壓力,這也許會對產業獲利有不好的影響。

第四個層次是通過競爭來追求卓越。企業在這個層次面臨的的挑戰,在於長久維持組織的優勢,同時想辦法持續並且更新這個優勢。文章說,諾基亞就是一個爭取卓越失敗的例子。諾基亞當時在手機市場有40%的佔有率,位居領先地位,但後來市佔率大幅下滑,最終在2013年把手機業務賣給微軟。諾基亞的失敗,部分原因在於手機市場的競爭轉向軟件和生態系統,而不是硬件;諾基亞沒有恰當地對這個環境做出調整,因為它們很保守,而且太相信自己的已有強項。換句話說,諾基亞受到過往成功的矇蔽,看不到來自意料之外周邊地帶的威脅。

那管理者應該怎麼積極在這四個層次上展開競爭呢?文章給出了一些建議。首先,管理者應該把這四種類型的競爭當成檢查清單,定期檢討自己的策略。其次,有一個很有效的做法是請不同類型的員工,來討論這四個問題,包括不同層級的員工,以及負責不同類型項目的經理。第三,這四種類型的競爭可以作為分類工具,用來劃分不同類型的項目,好讓企業根據這些項目來競爭。舉例來說,企業可以制定一個項目,與使用者合作開發或者改良某個產品。這種做法可以用來改進“通過競爭追求相關性”和“通過競爭追求依賴性”這兩個面向,因為它可以確保使用者的相關性,同時因為是共同開發的,又能創造依賴性。

總之,文章認為,競爭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的。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關注所有這四種類型的競爭,以便在持續變化的世界裡維持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