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在遙遠的美利堅有一座童話帝國,

我們稱它為迪士尼;

在神秘的大天朝也有股神秘力量,

我們都叫他小豬佩奇。

一夜之間,5分40秒的賀歲短片《啥是佩奇》,想必成為了無數家長2019年的第一個朋友圈“爆款”。

——農村的一位老爺爺並不知道啥是佩奇,但為了孫子一句“想要佩奇”的新年願望,費盡了各種心思尋找。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儘管是相對老套的題材,但在這個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還是再一次地戳中了所有遊子們歸鄉團聚的痛點。

當然了,作為一個從事育兒專業的學者,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父親的老盧倒是覺得:一個賀歲檔電影的先導宣傳片之所以能帶來這麼強的傳播力,除了短片裡種種暖心時刻,佩奇本身的人設和國民基礎也有很大的關係。

簡單來說,整部《小豬佩奇》動畫,給所有觀眾提供了一種最讓人認同的家庭生活。在這一家子裡有溫和的媽媽、寬厚的爸爸。不僅父母相愛,親朋好友之間也是各種的和諧與善良。

今天老盧就帶著各位來討論討論小豬佩奇一家的家庭生活,看看他們是如何吸引小朋友甚至家長們花式打call的。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最好的教育是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

佩奇的媽媽,可以說是現代社會諸多媽媽的榜樣:彷彿天生沒有生氣的細胞,永遠都是和藹可親的樣子。遇到事情也向來都是從容面對,即使有不高興的時候,也只是那麼一小會兒,更不會有大聲說話的情景。

佩奇常常喜歡跳泥坑,滿身汙泥,媽媽只會輕輕地說“只是些泥而已”;

佩奇無意中犯了錯誤,她也只是說:“佩奇,或許你這樣做更合適”

因為從來不生氣,所以這種溫和的批評反而更有力量。每次佩奇都會及時認識到錯誤並道歉,也總能換來媽媽的諒解。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同時在教育孩子方面,豬媽媽堅持原則但又會適當打破原則。

比如雖然佩奇和喬治永遠在晚上7點上床睡覺,但某天夜晚星空很美,豬爸爸想去豬爺爺家借來望遠鏡,但又怕豬媽媽反對,便猶豫地說現在太晚了。

作為家裡的“領導”,豬媽媽說了一句“或許我們不該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隨後就和豬爸爸一起,帶著佩奇和喬治來到豬爺爺和豬奶奶家裡看星星。

老盧尤其記得動畫片裡那句淡淡的旁白:這是佩奇和喬治第一次在晚上外出,作為孩子,他們一定覺得很新奇很開心。而正是這種偶爾打破規則的小插曲,才會給平淡的生活帶來驚喜。

確實,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運。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一個不會缺席家庭教育的爸爸

要說《小豬佩奇》裡的搞笑擔當,非豬爸爸莫屬,他承擔了至少80%的笑點。

豬爸爸是上班一族,但總是喜歡吹噓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可惜就連他指路,都會把地圖拿反。但不得不承認,豬爸爸天賦是很高的,不僅是跳泥坑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長跑、游泳、跳水、滑冰樣樣拿手,他的手風琴也拉得有模有樣,架子鼓更是能分分鐘起範兒。

更值得一提的是,豬爸爸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也是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喬治的恐龍丟了,豬爸爸幫著一起找,儘管率先發現了恐龍但沒有說,而是引導佩奇自己去發現,再大方地稱讚:“幹得好,你真是個出色的偵探!”

很多時候,父母沒必要跟自己的孩子比出個高低,放手讓他們去“贏”,這種勝利的喜悅可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最好方式。

小豬佩奇學騎自行車這一集,可能會喚起很多大人童年的經歷。

佩奇學騎兩輪自行車,知道後面有豬爸爸扶著,所以不再害怕,等到佩奇發現自己已經學會了騎車,回頭才發現爸爸早已經放手了。這就是非常真實的父愛,平凡中帶著感動的力量。

一個寓教於行的爸爸,是家庭生活最大的寶藏。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父母的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澆灌

《小豬佩奇》中豬爸爸和豬媽媽360度無死角親密互動,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也很有印象。

豬媽媽生日這天,豬爸爸專門給她放假,讓她出去玩。豬爸爸自己則和孩子一起為豬媽媽準備神秘的禮物,做早餐、做蛋糕……折騰了一天,最後禮物出爐:豬爸爸和豬媽媽的單獨約會。

看著爸爸媽媽穿戴一新去赴浪漫的約會,孩子心裡也會埋下一顆種子,這對他們未來自己建立的家庭提供了一個模仿的範本——父母的互相尊重和彼此相愛。

反之,溫和的豬媽媽不僅對寶寶們和顏悅色,對自己有點懶、愛犯傻、愛逞強的老公也從不批評指責,而總是用一種非常溫柔的態度來對待他。

更從來不避諱和豬爸爸在孩子面前表達愛。

有一次,豬媽媽不小心陷在藍莓灌木叢裡,豬爸爸勇敢地上去救下了豬媽媽,並在孩子面前甜蜜的一吻。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恩愛,會給他們最大的安全感。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給孩子們相對簡單的物質生活

這時候話說回來,談及家裡有礦的代表,小豬佩奇一家好像可是一直是住在“獨棟別墅”裡呢。然而,他們家的生活卻從不奢侈。

比如去超市購物前,他們會先寫好購物清單,按照清單購買生活必需品。

比如小豬佩奇的鞋丟了才會去買新的鞋,而生日禮物是玩偶的裙子;

更不會和同學盲目攀比或者追求價格昂貴的物品來滿足家長圈層所謂的三六九等。

佩奇一家向我們很好地詮釋了:孩子的童年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滿足,豐富的活動,好的朋友,足夠的關注和愛,已經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道理從小朋友就開始適用了。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學會把「稱讚孩子」成為一個日常習慣

稱讚孩子,對孩子們來說非常有必要。

豬爸爸豬媽媽時常把:“做得好,佩奇!”“做得好,喬治!”之類的稱讚語掛在嘴邊。

不但對孩子,豬爸爸和豬媽媽之間也經常互相稱讚:“做得好,豬爸爸!”“說得好,豬媽媽!”

不要小看了這些誇獎和讚美,它們不但對孩子們來說很重要,甚至對每一位家庭成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

有一次佩奇被人說成“話匣子”,她很是受傷,決定不說話了,然而卻發現根本做不到。

豬爸爸這時勸她:“這又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佩奇,我覺得你非常擅長說話!”

於是,佩奇很高興地繼續當起了“話匣子”。.

豬爸爸只用了一句話,向佩奇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勇敢做自己。

老盧剛好陪小朋友看這集的時候就覺得很受用,比如我的大兒子坦克,一直有給他在學習一對一的線上英語。

剛開始面對純北美的外教老師和純英語的教學語境,他顯得很是羞澀,但我卻一直鼓勵他“怎麼天生就發音這麼美式”、“連外教老師都說你是學習英語的小天才”......

幾個單元的學習課程過後,很明顯能感受到坦克的開口積極性以及掌握單詞的效率。當然咯,這和優質的老師以及教材也有關係就是HHH。

用鼓勵及讚賞,才能打開孩子的樂觀精神、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熱情。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一環

最後老盧想說的是,《小豬佩奇》最感動的地方,還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豬爸爸和豬媽媽花了大量時間來陪伴兩個孩子的成長,跳泥坑、吹泡泡、放風箏、自行車之旅、度假……佩奇和喬治豐富的業餘生活,其實都是爸爸媽媽花了大量時間陪伴他們的結果。

這才是家庭教育中真真正正最重要的一環。

每一次生病時父母的照顧,每一頓父母做的飯菜,每一次的支持和鼓勵,這些記憶會留存在孩子生命中,影響著他們的一生。

而這種滋養又是相互的,愛的給予和支持也是相互的,並不是要求家長放棄自我,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孩子也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建立健康又充滿愛的親子關係。

陪伴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講真:轉再多錦鯉都不如學學小豬佩奇



回到本文最初的問題,《小豬佩奇》的成功之處,我想就在於真實又飽含正能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