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乾旱頻繁,白蟻是生物界的“鑽井人”,可以在地下數十米取水

在地球上,白蟻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生物,除了南極洲之外,地球其他的六大洲均可以見到。而白蟻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說非常的多,一說到它,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地板和傢俱之類的“畫面”,白蟻對這些材料具有極強的“破壞性”,而生物都是存在兩面性的,並非只有壞處,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白蟻能夠在“乾旱”問題就起到了作用。

未來乾旱頻繁,白蟻是生物界的“鑽井人”,可以在地下數十米取水

在婆羅洲島極端乾旱期間,科學家們通過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8個區域分析發現,在這些區域存在不少的“白蟻丘”被拋開之後,這些白蟻丘裡面剩下了毒餌,讓其他有害樹木的生物進食用,從而引發了其他生物對樹木破壞性的降低,當然強調下,這裡說的白蟻只適合在熱帶雨林的樹木區域模式,所以大家不要誤解所有區域都適合它的生存。

未來乾旱頻繁,白蟻是生物界的“鑽井人”,可以在地下數十米取水

除了發現這個之外,白蟻還做了一件“好事情”就是在乾旱期間起到了“鬆土送水”的作用(這是好處方面的作用),在整個完整的白蟻丘之中,白蟻將地下5裡面深處的土壤進行了翻轉,從而使得局部區域的地塊高了36%,這不“鬆土”之後就可以讓樹木更加的好吸收外面的水分。當然,科學家們也指出,白蟻通常需要一個潮溼的環境,並在必要時,可以挖掘數十米或更長的水以將水帶到生活空間,這取水厲害了。真的是生物界的“鑽井人”。

未來乾旱頻繁,白蟻是生物界的“鑽井人”,可以在地下數十米取水

所以說,對於少數的地區來說,白蟻的活動會在乾旱時期對植物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學研究人員也表示,由於氣候變化,未來幾年預計乾旱會更頻繁發生,因此白蟻可能在雨林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許解決植物的基礎水資源就靠它了,還是那句話,只針對少數地區,並非所有的區域多這樣。

未來乾旱頻繁,白蟻是生物界的“鑽井人”,可以在地下數十米取水

這就是生物的兩面性吧,如今很多生物可能都在不斷的減少之中,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生存危機之中,如果人類不積極的保護生物生態系統的發展,那麼可能未來連白蟻都要走向“稀缺”或面臨“滅絕”的情況,生物在不斷的減少之中,生態系統說明也可能變得更加的複雜,保護地球,保護生物吧,這樣我們地球生態系統才會更加的完美,謝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