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看過一個故事,故事不長,卻在看後潸然淚下:

有位單親爸爸在下班回家時,因為身體疲累,脫掉西裝之後就直接往床上躺下。

砰的一聲,有紅色的湯汁跟麵條瞬時弄髒了床單和被單,原來有碗泡麵在棉被裡!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這位爸爸當即大吼孩子,並拿衣架往正玩玩具的兒子屁股打。

兒子邊哭邊告訴他:「飯鍋裡的飯早上已經吃完了,到了晚上,見爸爸還不回來,他就在櫥櫃的抽屜裡找到了泡麵,想泡麵吃,可是想到爸爸說不能亂動煤氣,所以他就打開洗澡的水龍頭,用熱水泡了泡麵,一個自己吃,另一個想留給爸爸吃。怕泡麵涼掉,他就把它放在棉被裡焐著,等爸爸回來。由於正在玩向朋友借來的玩具,所以爸爸回來忘了講。

爸爸聽後難過得掉了淚。假設這位爸爸在臨近脾氣爆發的時候,忍耐下,他會遇見孩子給他的最美麗的驚喜。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你們看完這個故事是什麼感受?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吼過孩子呢?

“吼孩子”危害


孩子三歲內是性格脾性形成的關鍵期,特別是媽媽的影響對孩子特別大,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三歲以內的寶寶正處於喜歡探索,好奇於一切新鮮事物的階段,犯錯誤如同家庭便飯。在這個時候打罵孩子,由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不能理解為什麼要打罵他,時間久了以後孩子要麼變得很“皮”,要麼變得畏畏縮縮。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當父母第一次大聲責罵時,孩子“如你所願”能被嚇哭,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遊離的,他根本沒有在聽,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吼孩子”的危害吧!

很多寶媽說,每次發脾氣大吼孩子後,孩子就一聲不吭,連哭都不哭。當媽的很害怕,因為不知道孩子心裡是什麼想的。相比被吼後能哭,能和父母頂撞,能和父母講道理的孩子,這種孩子是最令人擔憂的。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首先,有些孩子可能是已經習以為常了,反正父母經常吼自己,自己不服也不行,破罐子破摔吧,他們說什麼我聽著就是了。這樣孩子有什麼心裡話也不和父母說,拼命壓抑自己的情感,導致內心會很封閉,以後很孤僻,難走入別人的世界,也會把別人拒之門外。

再者由於經常被吼叫,孩子內心非常恐懼,不敢哭,不敢鬧,怕爸媽不再愛自己。或者內心對父母已經不再信任,和父母有意識的拉開距離,這樣很影響以後的親子關係。

最為嚴重的就是:被父母吼叫,孩子的自尊心會受挫,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可能就是自卑、懦弱、優柔寡斷。

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的傷害卻非常大。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我們會發現一個這樣的情形: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會像個小大人一樣去為難其他孩子;

而在父母經常發脾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脾氣也會很大。

“吼孩子”怎麼做?


親子相處的模式,會非常影響孩子以後踏入社會後,跟別人相處的模式。我們必須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告訴孩子:大聲說話解決不了問題,憤怒發脾氣也解決不了問題,相反,當你沉住氣去好好跟別人溝通時,你會發現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人非聖賢,誰都有脾氣,可以偶爾發發火,發完後,記得向孩子道歉,告訴他,我為什麼給你發火,雖然我給你發火了,但並不代表你不好,並不代表我不愛你。

同時最重要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發火變成你生活的常態。

飯食穿腸過,情緒卻會積壓在孩子心底。你給過的那些美好,終將化為力量和快樂,讓孩子走的更遠,飛得更高,而你給予過的那些傷害,也最終會積壓起來,帶給孩子無盡的痛。就像小企鵝的身體一樣,雖被縫合,疤痕卻在,下一次你的爆發,又會撕裂他的傷口!


無能的父母,才會吼孩子!


孩子還那麼小,那麼柔軟,那麼萌,那麼美,他應該被溫柔以待!好好說,他會聽,如果不聽,請改變你說話的方式!孩子真的完全可以瞭解到,我們一起共勉!

“吼孩子”,那是無能的家長才會幹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