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說話有點直,別介意”,“你就是不要面部皮膚,請閉嘴”

三十年前的一個夜晚,寒冬的村莊裡寂然無聲,連平日裡最喜歡吵人入睡的傻狗們也不瞎叫喚了,大概是怕叫一聲就凍掉了舌頭。

屋簷厚厚的積雪在白天太陽的照耀下融化了些許,卻變成了一條條的冰椎,隱約裡還能聽見咔咔結冰的聲音。

就在這時,一聲嬰兒啼哭劃破夜空,屋外的冰錐掉了一大片,驚的院子裡的傻狗嗷嗷叫喚幾聲,又沉默下去。

阿呆出生了。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繼承了父親那憨厚的面容,沒錯,天曉得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會被人用“憨厚”來形容。


“我就是說話有點直,別介意”,“你就是不要面部皮膚,請閉嘴”


阿呆三歲那年,超過五個字的句子還說不出口。

村裡老人都說阿呆出生那天太冷了,凍住了他的腦漿子。阿呆的母親聽了,總會偷偷躲起來流淚。

阿呆的奶奶有時候聽不下去,會和那些老頭老太太吵上一架,那些老人總會說:活了大半輩子,啥沒見過?我就是好說大直話,你別怪我。

阿呆的母親請了不少赤腳醫生,沒有一個人看得出所以然。只有一個兼職算命的先生看了阿呆後說:此子出口言簡意賅,雖非全才必成怪才。

阿呆不知道“怪才”是啥,他只是覺得,幾個字就能說明白,何必費那些個勁呢?

六歲那年,依然“言簡意賅”的阿呆上了村裡的小學。

阿呆的父母擔心地等了好幾天,就怕阿呆在學校被排斥。可是一週過去了,阿呆自己揹著小書包上學下學,沒有絲毫異樣。

阿呆父母有點吃驚,問阿呆學校裡同學和老師怎麼樣?

阿呆回答:好的很。

轉眼期末考試了,阿呆拿回自己的成績單,驚得爹孃半天沒說話。

語文考試阿呆只做對了選擇題,造句作文一塌糊塗。


“我就是說話有點直,別介意”,“你就是不要面部皮膚,請閉嘴”


第二天返校,語文老師把阿呆父親喊到了辦公室:他叔,咱們一個村幾十年,別怪我說話直,阿呆這孩子,上完小學你還是讓他學門手藝吧,初中他上了也白上。

那時阿呆就躲在門外,聽了語文老師的話,默默走開,沒讓黑著臉出來的父親看見。

晚上父親回家沒有訓他,而是讓阿呆母親多做了幾個菜,自己倒上一小杯藏了好幾年的散酒。

嘬了一口烈酒,父親問阿呆:咱能爭口氣嗎?

阿呆放下筷子:能!

父親笑了:吃!

阿呆卻看見,三十多歲的父親,已經有了皺紋。

往後的阿呆,數學成績一直拔尖,語文雖不盡如人意,可再也沒出現低於80分的時候。

語文老師後來專門來阿呆家裡,拉著阿呆父親偷偷表達了自己如何如何照顧阿呆的成績,末了又說:他叔,別怪我說話直,就阿呆現在的成績,上初中也夠嗆……

這次對話阿呆沒聽見,他剛和母親下地回家,恰好碰見語文老師從自己家出來,捂著半邊臉,嘴裡罵罵咧咧。看見阿呆回來,啐了一口帶血的唾沫扭頭走了。

阿呆知道,語文老師不喜歡自己。他兒子和自己同班,一直想當數學課代表,只不過數學成績不如自己,數學老師就是不同意把阿呆這個課代表換下來。

阿呆後來真的沒對不起語文老師那口帶血的唾沫。他不但上完初中和高中,又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學了數學專業。

同學問他為啥選這麼難的專業,阿呆只是回答:學這個不用說那麼多話。

帶著父母湊來的學費,他打開了宿舍的小門。六個人的房間已經有了四個人,看見阿呆進來,都熱情的幫他拿東西鋪床。阿呆也樂呵呵的拿出村裡種的大蘋果給大家分。


“我就是說話有點直,別介意”,“你就是不要面部皮膚,請閉嘴”


一直到了晚上,宿舍最後一個人才來報道。大家依然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那人只是嗯嗯地應著,眼睛卻骨碌碌在每個人的床位轉來轉去。

收拾妥當,這個人站到宿舍中間,拍拍手大聲說:大家好,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叫某某,來自某某。我性格有些直,說話有些直,以後大家不要怪我。既然一個宿舍,那我們最好有個約法三章。比如熄燈後誰也不允許出聲,我睡眠不好;有腳臭的必須先洗腳再進門,我有潔癖;宿舍裡不準說髒話,我是文明人……

一大篇演講完畢,阿呆幾乎要鼓掌了。因為自己大概一年也說不了這老多話吧。

整個宿舍陷入寂靜,後來阿呆上鋪的哥們,後來成了阿呆崇拜的偶像。因為他言簡意賅的總結了一下:你滾吧。

後來,那個“演講家”在輔導員宿舍住了四年。期間輔導員又給他找了幾個宿舍,無不是一個結果。

演講家常和導員抱怨:我不就是說話直嗎?

後來不知為啥,輔導員也搬了出去租房子,“演講家”成了自己一間。

經常有同學半夜經過那個宿舍,聽到裡面鬼哭狼嚎的歌聲;還有一個學生忘了輔導員已經搬走,敲門進去,馬上被一股臭腳味、發黴味、香水味的混合體生生頂了出來,從此再無人敢靠近那個宿舍。

這些事情與阿呆沒啥關係。

憑藉自己的天賦,他順利讀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又順利在一家大企業帶起了自己的項目團隊。

在同行業內,他以簡單又直入要害的風格而小有名氣。


“我就是說話有點直,別介意”,“你就是不要面部皮膚,請閉嘴”


一次在與一個大客戶的談判中,因為利益分配沒談攏不歡而散。

臨行時,對方領隊對著阿呆的團隊露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態:我說話可能有些直,這性格改不了,你們也別不樂意。我相信以你們的水準,除了與我們合作,真的別無出路。

阿呆本來正要開門離開,聽了他的話,又把門關上,來到自己團隊幾人的最前面,鄭重的對剛才那人說:我也相信,你並非性格如此,而是別有用心,走著瞧。

路上,一個團隊成員問阿呆,那個大客戶到底什麼意思?

阿呆笑笑:別在意,他就是不要面部皮膚。

大家愣了一會都笑了,這大概是阿呆第一次拐著彎說話吧。


“我就是說話有點直,別介意”,“你就是不要面部皮膚,請閉嘴”


五、後記

生活中總能碰上這樣的人,一面先要求別人原諒自己,一面又毫不顧忌的傷害對方,理由全部推到自己性格的原因,還有就是他們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

明明傷害了別人,還要給自己帶上“道義”的帽子,別人如果在意,那就是不接受“正確的建議”,那就是心眼小。

真正為你好的外人,他們不會在你的傷口上撒一把鹽,然後美其名曰“消毒”,背後再偷著看你齜牙咧嘴的糗樣,或者在你更加消沉之時,行苟且之事。

真正為你好的外人,他們會考慮你的承受能力,用最合適的方式告知你的錯誤,還會用行動幫你前行。

所以,再有人對你說:我說話就是直,別在意。我們最好馬上對他說:

您還是省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