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近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在《中國教育報》發表署名文章《努力實現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新作為》。

其中與高考相關的內容,提出了一些頗具新意的觀點,對明年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的高考命題和高中教學都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1

談高考綜合改革:要擴大試點,穩步推進

自2014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以來,新高考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這其中有成果,也有問題

林副部長在文中寫道: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2014年啟動的上海、浙江以“兩依據一參考”為核心的高考綜合改革,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已初步形成以招促考、以考促教、以教促學的系統性改革的良好局面。

但由於改革還限於試點,一方面,試點省份的經驗有待於進一步推廣,產生全局意義上的改革成效;另一方面,改革試點過程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有待於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可以看到,對於新高考改革試點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教育部門是承認的,尤其是浙江最近發生的高考英語科目加權賦分風波,更暴露了高考改革過程中的決策、設計、執行等環節都要慎之又慎。

這些改革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待於在實踐中不斷解決完善。高考改革不允許有亂作為,但也不允許不作為。教育部關於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明確的:擴大試點、穩步推進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文章中就強調指出,在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指引下,高考綜合改革由試點進入推廣的關鍵階段。要著力深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構建科學的招—考—教—學整鏈條聯動的體制機制;要

穩步擴大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大力推廣改革試點形成的制度成果,紮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這項備受關注的改革平穩落地。

但安徽省原擬於從2018年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不過,12月11號,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表示,因為時機不成熟,安徽今年暫緩高考改革但這並不代表高考不改革,家長朋友們應該認識到高考改革是一個必然趨勢。

陳寶生:“對這些省份,我們正在進行評估,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實事求是、不湊數,條件達到了就批准啟動,條件達不到就創造條件,達到了再上。時間服從質量,堅持質量導向、問題導向,確保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2

談高考內容改革:明確強調12項考查內容

針對高考內容改革,林副部長在文中明確提出要構建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的國家統一考試和綜合考查內容體系。並特別強調了

三點共12項的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方向——

第一點

加強理想信念、愛國主義、

品德修養、奮鬥精神的考查

這4項內容的考查,與高考凸顯“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是息息相關的,也是具體可操作的。

可以預見,今後的高考將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考察。具體而言,語文的名篇默寫、文言文閱讀,政治、歷史、地理試題的背景材料,將更加側重從優秀文學作品和歷史、現實積澱中,精心選粹飽含人文精神與時代氣息的素材,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內涵。

考生們以後不能臨時抱佛腳地去背名篇名句、歷史典故和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知識,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去親近、熟悉,把傳統文化學習作為語文等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有的學生總是有疑問:“為了只佔幾分的古詩文默寫值得讓我們花那麼多時間學習和背誦嗎?”那能準確的告訴這類學生,能選入中學課本的是五千多年來的精華,高考考核的更是精華中的精華。雖然目前可能不太瞭解,但成長的某一階段會領悟,它們會幫你擴寬自己的生命體驗和歷史厚度。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沒有接觸到這些文本,經驗到的時候,你也想起這些生命體驗。

其次,高考命題將不拘泥於“固定”的教材,而是從歷史到現實,從國際到國內,從社會到個人,從理想到實踐,環環相扣,融會貫通,聚焦時代使命。

  • 從歷史到現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
  • 從國際到國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
  • 從社會到個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 從理想到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

第二點

加強信息加工、獨立思考、邏輯推理、

閱讀理解、應用寫作等能力的考查

信息加工能力被林副部長放在第一位強調,對我們的啟示有兩點,一是今後高考試卷的信息量(文字/圖表)會不斷加大

;二是今後高考試卷中的文字/圖片包含的信息讀取難度會不斷加大。

快速、準確地讀題,是正確作答的第一步。新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如敏曾表態“今後高考語文試卷要讓15%的人做不完”,這其實就是對獲取信息、加工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範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範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只看《讀者》和四大名著,別說高考語文,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從表面上看,這是典型的“學什麼不考什麼”。但如果真的“學什麼考什麼”,孩子只依靠記憶和勤勞就能勝利,根本不能真正提高語文能力,更別提語文素養。改革後如果可以真正篩選出愛閱讀,勤思考的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今後的高考試題或將通過增強情境的探究性和設問的開放性,允許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對同一問題或現象得出不同的結論,使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發展個性,增強創新意識。

邏輯推理能力主要還是通過高考數學來考查。今後的高考數學將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重要任務,以數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的能力。

閱讀理解和應用寫作能力,是最值得考生重視的地方。高考對閱讀速度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0000字。

預計今後的高考語文閱讀題量會持續增加,鍛鍊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語文、英語閱讀題的選文範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範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

今年1月中旬,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新的高中課標和課程方案,但目前很多高中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開齊開足高中規定課程,尤其是音體美、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

怎麼辦?這就需要通過提高學業水平考試的地位、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的地位,把對審美情趣、健康意識、勞動體檢的考查,列入高考的參考範圍內。

唯有如此,才能破除高考考什麼、學校教什麼的現狀。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3

談高考形式改革:突破紙筆考試的侷限

林副部長在文章中提出,探索考試形式變革,有效實現全面素質考查,要突破紙筆考試的侷限性,充分利用多媒體、虛擬仿真等先進技術開發計算機化考試平臺,構建人機交互、場景再現、模擬操作等考試環境,有效實現學生在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等方面的考查

可以預見,今後的高考,除了英語聽說能力考查,很可能還會出現部分科目直接上機考試,這對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正如前文所言,著力深化高考內容形式等改革的目的,是構建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的國家統一考試。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4

談高考成績利用:創設高考成績綜合報告制度

2018年高考和錄取期間,教育部發布禁令,嚴禁對高考狀元和成績排名進行炒作。有些省份甚至做出規定,高考成績只能告訴考生本人,學校都無權知道。

對於這樣“矯枉過正”的規定,不少學校老師和領導提出,高考畢竟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如果高考成績都不讓學校知道,學校怎樣改進教學?怎麼服務考生?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林副部長文章中提出的高考成績綜合報告制度,正是對“如何有效利用高考成績”做出的回應。她指出,要利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心理測評技術對考試結果進行充分挖掘,開發反映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價值內化水平的直觀統計圖,向學生提供多維的成績綜合分析報告,向高中提供群體多維評價數據,為提升教和學質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發揮科學評價導向作用。

可以看到,創設高考成績綜合報告制度的目的,就是“不能白白浪費高考的測評信息,要用考試結果反饋、指導高中教學”,實現對學生的多維評價

5

談高職單招:首提“職教高考”

林副部長在文中指出,要著力推進高職院校分類招考,轉變高職仍以統一高考主導的升學導向。推進分類考試成為高職入學主渠道,改革高校招生計劃管理政策,使更多學生進入“職教高考”渠道。改革職教高考內容和形式,形成更加符合職業教育培養規律和特點的人才考查選拔模式。

文中提出的“職教高考”,實際上就是目前正在實行的高職院校單獨招生

高考將突破紙筆考試,權威解讀未來高考的12個方向!高考生務必

單招,是國家授權高職院校獨立組織考試錄取的一種方式,必須於高考前完成錄取。按教育部規定,考生參加單獨招生考試,若被正式錄取,無需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未被錄取的可繼續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單獨考試招生是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樣化選拔機制的試點,是國家高考的組成部分。

統招,就是國家的統一招生計劃,首先需要高考生參加高考,且在所在省份招生考試院統一指定的高考志願填報網站填報高考志願,高考分數達到相應的錄取批次分數線,才能被所填報大學正式錄取。

需要明確的是,單招和高考統招只是兩種不同的考試模式,考生入學以後的待遇沒有任何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