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時值金秋

站在湘潭鐵牛埠的湘江邊

眺望著一汪湘江碧水

滔滔的湘江在腳下流淌


彷彿在靜靜地訴說著

“鎮河鐵牛”的悠悠歷史

帶領著我們

回到湘潭人心目中的一處“靈蹟”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2009年,湘江進入枯水季節,“鐵牛”暴露出來,引來了不少市民圍觀。(攝影 黃滔)

鐵 牛 埠

鐵牛埠,因“鐵牛”而得名。多年來,湘潭市社會各界和市民對位於下攝司鐵牛埠湘江中的“鐵牛”十分關注。500多年前,明朝翰林院學士李賢等編纂的《明·一統志》就有關於“鐵牛”的詳細記載,爾後民間湧現了不少以“鐵牛”命名的詩詞歌句,並流傳著鎮河之寶、福佑神牛等各種傳說,從而形成了湘潭獨特的“鐵牛”文化現象。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2009年,湘江進入枯水季節,“鐵牛”暴露出來,引來了不少市民圍觀。也就是那年,“鐵牛”被盜走。(攝


關於“鐵牛”的來歷

首見於史料的是

《明·一統志》記載的鐵牛埠一段:

“湘潭縣南二十里,下灄鎮(古地名)江中有巨石,儼然牛臥,其形類鐵,水涸則現。”

清代長沙文人王啟原

也作詩記錄了“鐵牛”

稱鐵牛埠的鐵牛為“靈蹟”

可能是靈集(跡)渡的名稱的源頭

可見當時人們十分推崇這一古蹟

相傳古人為鎮住江裡的水魔,祈求過往船隻平安,便把一隻“大鐵牛”沉入江心。這一帶叫鐵牛埠,應該就是因此而得名的。還有人說,日本人打到湘潭時,發現“鐵牛”後想吊走,可沒吊得動,最後只好放棄。另外,當地還有一種說法,所謂“鐵牛”,是古人用天上落下的隕鐵做成的,其全“身”佈滿青苔。相傳明正德皇帝南巡,當地唱詞中有“白沙蓋鐵牛,湘潭轉潭州”之句。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2009年的“鐵牛”細節圖。(攝影 黃滔)

幾百年來

只要湘江水落

“鐵牛”現身

人們總是抱著

好奇和敬仰的心情去探望它

從未間斷過

2009年12月28日深夜,原本安臥在湘江中的5塊“鐵牛石”不翼而飛,事件引發各種猜測。甚至有傳言說,是湘潭某涉黑團伙聯手行家偷走了“鐵牛”,被賣到了美國。也有人稱“鐵牛石”是隕石,價值連城。

2011年8月5日上午,湘潭警方追回“鐵牛石”後,再次召開了新聞發佈會。警方通報:經兩方權威檢驗機構鑑定,“鐵牛石”屬近代鑄鐵,並非隕石。而8名參與偷“牛”的犯罪嫌疑人也已被提請批捕。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2015年,湘潭市檔案局從湘潭縣公安局接管了這些“鐵牛”,並將其妥善保管。

“鐵牛”失蹤前後

不少人都猜測

它可能是“價值連城”的隕石

如今

它的身份已經驗明

經濟價值到底幾何?


經湘潭縣物價局鑑定

被盜“鐵牛石”重達11.03噸

價值24266元


這是如何計算的呢?

據參加新聞發佈會的一負責人介紹

“鐵牛石”不具備隕石的成分

鐵元素高達96%以上

其價值是按當前廢鐵的市場價來計算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2018年10月22日,記者見到了被保存的“鐵牛”。

如今“鐵牛”身歸何處呢?

近日

記者來到湘潭市檔案局瞭解相關情況


原來

早在2015年

湘潭市檔案局就從

湘潭縣公安局接管了這些鐵牛石

並將其妥善保管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鐵牛”局部

“為充分挖掘‘鐵牛’文化,湘潭市檔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它陳列在新建的市檔案館的一樓,讓市民進入展廳就能切身感受到湘潭這座城市的底蘊與變遷。目前,湘潭市檔案局新館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已經進入了外牆裝飾及室內裝修收尾階段,預計將在明年對外開放。



千里湘江第一灣上的“鐵牛”,現在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