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規劃300公里“藍網”水系

為落實習總書記“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指示要求,市規劃委開展了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綠道、“藍網”系統研究。記者昨日從“習總書記視察北京講話兩週年來北京市新舉措新變化新成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北京將形成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減少城市對風的阻擋,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和空氣汙染。至2020年,北京綠道主線長度達到350公里。中心城區將規劃300公里長的“藍網”水系。

關鍵詞 副中心

綠色環保要達到國際領先

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介紹,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已經有了初步成果。目前正在就起步區的詳細規劃、交通、市政、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進行深入編制,這些規劃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內出臺。

通州副中心功能定位為北京市行政集中辦公區、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即重點建設行政辦公及與之配套的城市功能,並推動區域一體發展、帶動城鄉統籌發展,將副中心建設成為城市建設的“典範”和國際一流宜居之都的示範區。

王飛稱,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就意味著通州要以市級行政功能為主導,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通州要起到示範作用。通州所有的標準都是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制定,不低於或者超出中心城配套標準,特別是在綠色、環保方面,一定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同時,通州的規劃還要做好區域的協同,積極推動與廊坊北三縣共同編制跨區域規劃,實現規劃一張圖,做好協同發展和共同管制,相互之間的建設時序也將相互匹配。

通州半小時到達中心城區

王飛稱,按照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通州的交通規劃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個是與區域的快速連接,將推進京唐城際、京濱城際、京津二城際的建設。

二是與北京東部地區的連接。“東部有順義、平谷、大興和亦莊等,通州又位於首都機場和新機場這兩個機場中間,行政副中心的建設也將帶來整個東部地區基礎設施配置的提升。”王飛表示,本市將統一研究整個東部地區的交通規劃,S6線、平谷線和東部發展運營線都在研究之中。

三是通州與中心城的通聯,“這部分規劃目前都有了方案,目標是以軌道快線的建設為重點,從通州到中心城區半小時能到達。”

關鍵詞 生態

超80米寬的二級通風廊道10餘條

王飛介紹,為落實習總書記“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指示要求,市規劃委開展了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綠道、“藍網”系統研究。

王飛稱,本市將構建多級通風廊道建設,形成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10餘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劃入通風廊道的區域要嚴格控制建設規模,並在有條件情況下打通阻礙廊道連通的關鍵節點。王飛介紹,通風廊道的作用是減少城市對風的阻擋,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和空氣汙染。“未來,北京可能還將構建三級通風廊道,形成體系。規劃部門將聯合氣象部門和有關專家,對每一條廊道建立具體的模型和專門的措施,保證實現通風廊道設置的目的。”

至2020年,北京將全面建設完成中心城區市級綠道系統,形成中心城區綠道網的骨架,綠道主線長度達到350公里。“藍網”系統是由水體、濱水綠化廊道、濱水城市空間共同構建的中心城區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廊道系統。中心城區規劃“藍網”水系長度約300公里。

生態紅線區佔市域面積七成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工作時指出“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和開發強度,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王飛稱,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市規劃委開展了生態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劃定工作,將市域空間劃分為生態紅線區、集中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

本市將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森林、河流湖泊等現狀生態資源和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法定保護空間劃入生態紅線區,初步劃定生態紅線區面積約佔市域面積的70%以上。初步劃定集中建設區面積約佔市域面積的16%。

關鍵詞 環保

本市PM2.5濃度兩年降一成

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於建華昨日表示,2015年本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濃度比2013年平均下降49.1%、10.7%、6.1%、9.9%,實現了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京津冀PM2.5濃度兩年降17.5%

北京市環保部門以大氣治理為突破口,推進聯防聯控,區域空氣質量明顯改善,2015年京津冀三地空氣中PM2.5、PM10、SO2和NO2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17.5%、16.8%、27.1%和5.1%。空氣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

本市推進區域空氣重汙染預報會商和應急聯動。北京市環保部門牽頭搭建了覆蓋京津冀及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會商平臺,實現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七省區市環境監測部門的空氣質量實時視頻會商。在APEC會議和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等重大活動期間,七省區市每日會商,對可能發生的空氣重汙染提前預警,為保障重大活動空氣質量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

全市燃煤總量壓減到1200萬噸

兩年來,東北燃氣熱電中心、西北燃氣熱電中心建成投運,關停京能、國華、高井燃煤電廠;完成核心區5.1萬戶平房“煤改電”,基本實現核心區“無煤化”;完成全市1.3萬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城六區基本無燃煤鍋爐;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減煤換煤”180萬噸左右;全市燃煤總量壓減到1200萬噸以內。

本市加快淘汰黃標車,實現了2005年以前註冊運營的黃標車全部淘汰,黃標車全市全天禁行;實施老舊車報廢補助政策,車均補助8000元,共淘汰老舊機動車86.5萬輛;完成8800多輛國Ⅳ及以上標準柴油公交車的升級改造,可實現單車氮氧化物減排60%。

兩年退出汙染企業718家

於建華稱,兩年來,發佈實施了《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北京市工業汙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退出汙染企業718家;在石化、汽車製造、傢俱等行業實施企業環保技改工程,減排揮發性有機物3.1萬噸;將大氣主要汙染物的排汙收費標準提高15倍左右。

2015年本市再次修訂併發布實施了《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特別是將停限產企業數量增加到2000餘家,在橙色及以上預警級別增加了全市重型車輛禁行的規定等。

兩年來,全市環保系統處罰大氣類環境違法行為3431起、罰款7792.15萬元;處罰排放超標車輛2.24萬輛(次),罰款1020.83萬元。

三地合力實現減排效應最大化

於建華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完成,並已上線試運行,初步實現了區域空氣質量數據和重點汙染源數據共享。2015年,北京市分別與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簽訂了大氣汙染防治合作協議(2015-2017年),建立了大氣汙染防治結對合作機制。2015年北京市共支持廊坊、保定專項資金4.6億元,用於兩市煤改氣、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深度治理項目。

在昨日發佈會上,有記者詢問此舉是否意味著北京為廊坊、保定的空氣汙染買單?對此,於建華稱,按照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是汙染企業和汙染單位為汙染買單。各地政府是汙染治理的主體,對於河北的汙染治理,河北各地政府負主責。“既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三地各自完成任務的基礎上,要形成合力。北京有資金和技術上的優勢,可以支援和幫助河北,實現減排效應最大化。”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