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不走,美國不撤,美軍或陷入敘利亞內戰泥沼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談及中東局勢時,曾頻繁指出要將美軍撤回國內,以免其捲入代價高昂的戰爭。然而,美國政府在九月份改變了對敘利亞內戰的立場,即美軍將繼續維持在敘利亞的存在。美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表示,“只要伊朗軍隊仍在該國國境以外活動,美軍就不會撤離”。博爾頓的此番言論標誌著美國的政策重點已從打擊“伊斯蘭國”向遏制伊朗轉變。

伊朗不走,美國不撤,美軍或陷入敘利亞內戰泥沼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的新戰略包括加大外交和政治舉措的力度,但在動用武力方面,美軍仍將恪守國會授權。作為特朗普政府新戰略的組成部分,美國將阻止對敘利亞的重建援助流向伊朗和俄羅斯軍隊活動的區域,進而收緊德黑蘭能夠獲得的資金支持。此外,儘管新戰略力圖避免美伊兩國軍隊發生直接對抗,但華盛頓方面明確指出,美軍將在必要時採取防衛措施。

伊朗不走,美國不撤,美軍或陷入敘利亞內戰泥沼

在遏制戰略雛形浮出水面的同時,其具體構成要素卻仍未得到清晰界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與美國的諸多戰略相比,針對伊朗的遏制戰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比預想中更加艱難。

在新戰略的制定過程中,美國必須正視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投入與付出。早在2011年初,即敘內戰爆發伊始,伊朗就已介入敘利亞衝突並保持在當地的模糊存在,而“伊斯蘭國”在2014年的崛起又為伊朗持續介入敘利亞局勢提供了正當理由。如今,伴隨敘利亞內戰的久拖不決,伊朗欲藉助向敘利亞政府提供支持的方式,將一場曠日持久且耗費巨大的介入行動,轉變為一個旨在向本國境外投射力量以遏制主要對手的機遇。對於伊朗這樣一個因遭受新制裁而處在經濟惡化境地的國家,這是一個亟需的機會。而對於目前迫切希望加大施壓力度並孤立伊朗的特朗普政府來說,則需在敘境內採取一種嶄新的行動方式。

伊朗不走,美國不撤,美軍或陷入敘利亞內戰泥沼

目前,美國的敘利亞政策主要服務於打擊叛亂活動的需要。超過100名海軍陸戰隊成員近期參與了位於塔伊夫附近的訓練演習。同時,有大約2000名美軍士兵駐紮在敘利亞境內。然而,要想實施新的遏制戰略,美軍需要部署更多的部隊和基礎設施,包括建立戰略據點。

美國政府還要謹防將其地面部隊無限期部署在敘利亞。以色列對於黎巴嫩長達18年(1982年—2000年)的佔領就是一個教科書般的教訓,美國應避免犯下類似錯誤,並重新考慮在黎凡特地區的長期軍事存在。

事實上,伊朗介入敘利亞對美國所造成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其將數千名什葉派民兵部署在敘境內。德黑蘭方面負責向這些由外籍人員組成的武裝力量提供訓練和裝備,此舉旨在最大限度提升敘政府軍戰場效率的同時,還能儘量減輕伊朗軍隊所要擔負的成本。此外,伊朗高層還可以將上述訓練有素且作戰經驗豐富的人員派往其他戰區,其造成的威脅將不再侷限於敘利亞,還將向其他熱點地區蔓延。為此,美國需要設法阻止伊朗對上述武裝人員的利用與操控。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也是美國需要考慮的一大關鍵性要素。然而,俄方對於德黑蘭行為的約束著實有限,在伊朗看來,該國在敘境內地位的確立,賦予其採取獨立自主行動的權利。

伊朗不走,美國不撤,美軍或陷入敘利亞內戰泥沼

Squadra di marines

此外,伊朗與以色列兩國間持續醞釀的衝突也是造成地區局勢緊張的最大根源。因此,阻止兩國間衝突的進一步擴大理應成為遏制伊朗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唯有如此,才能實質性降低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存在,進而使外交成為推動新政策實施的一項重要工具。總之,美國政策轉向將對地區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一旦遏制戰略失敗,伊朗將順理成章拓展其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美國也將進一步陷入敘利亞內戰的泥沼而無法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