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百城土儲環比增長2.0% 去化週期呈上行趨勢

11月百城土儲環比增長2.0% 去化週期呈上行趨勢

12月11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中國百城土地儲備報告》,報告顯示,11月份土地儲備規模繼續增加,但同比增幅曲線繼續下行,土地儲備去化週期目前正呈現上升趨勢,其中11個城市的土地儲備去化週期超三年。

11月百城土儲環比增長2.0% 成交依然偏弱

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易居研究院監測的100個城市土地儲備為11182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0%,同比增長13.6%。11月份土地儲備規模繼續增加,但同比增幅曲線繼續下行。

從歷史數據方面來看,2016年7月全國100城土地儲備規模位於歷史低位,隨後土地儲備規模總體步入上行通道。當前全國100城土地儲備規模大體相當於2015年4月的水平。

從同比增幅曲線的歷史走勢看,2015年8月土地儲備同比跌幅為37.9%,為歷史最低點。隨後該曲線持續上行,其中2016年11月轉負為正,2018年5月達到高點即為20.0%。隨後該曲線總體下行,從6月份的19.5%收窄至11月份的13.6%。

11月百城土儲環比增長2.0% 去化週期呈上行趨勢

同時,在100個城市中,有37個城市的土地儲備出現了同比下滑態勢,其中燕郊、固安和清遠的同比跌幅較大,跌幅分別為100%、76%和72%。

在土地成交方面依然偏弱,2018年11月份,100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為5689萬平方米,環比減少7.1%,同比減少21.6%。觀察歷史數據,在今年5月份該增幅達到14.9%,隨後該曲線總體下行。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各地土地流拍案例增多,溢價率低大多底價成交,房企購地意願明顯減弱,這些對土地儲備規模都有影響。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界面樓市表示:從此類流拍的案例來看,確實會影響土地儲備規模。雖然土地儲備的絕對規模是在上升的,但是實際上今年6月份開始其同比增幅是在收窄的,這也說明受到了近期土地市場交易的影響。若是土地儲備規模不大,那麼也會影響後續的項目開發和供應。

去化週期上行 11城去化週期超三年

據報告顯示,2018年11月份,100個城市土地儲備去化週期為18.6個月,該數值相比10月份18.0個月有所擴大。這也意味著按照目前商品房銷售的節奏,市場需要18.6個月的時間才可以消化完這些土地儲備。

11月百城土儲環比增長2.0% 去化週期呈上行趨勢

從趨勢看,土地儲備去化週期正走出13個月的歷史低位水平,總體保持上行。近期該曲線上行原因與商品房交易行情降溫的因素有關。

從城市結構來看,一、二、三四線100個城市土地儲備去化週期分別為15.7、19.4和18.2個月。相比10月份14.7、18.7和17.6個月的數值,三類城市去化週期均有所擴大。

另外,據報告數據顯示,100個城市中,有11個城市的土地儲備去化週期大於36個月即三年,意味著此類城市未來土地和商品房供應將充足。這11個城市包括張家口、石家莊、肇慶、漳州、九江、贛州、鄭州、徐州、岳陽、桂林和保定。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城市購房政策總體偏緊,若未來市場交易有反彈,那麼去化週期壓力會比預計的要小一點。

當前各個城市的土地儲備去化週期數值差異較大。有很多城市土地儲備去化週期是非常短的,這會使得此類城市未來兩年房價漲易跌難。

據報告數據顯示,有30個城市土地儲備去化週期小於12個月,此類城市更需要增加供地和鼓勵房企拿地。包括燕郊、丹東等城市去化週期較小,這和此類城市供地偏弱有關。而對於中山來說,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房地產交易表現較好,這也使得土地儲備去化週期相對偏小。

城市土地儲備規模較好地衡量了具體城市潛在的房屋供應量,屬於在途商品房的性質,而目前土儲去化週期走勢也將對樓市產生影響。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界面樓市表示:當前土地儲備去化週期總體是拉長的,這說明未來潛在的商品房供應規模相對還是不錯的。但是需要看到,近期商品房銷售市場是降溫的,這會使得消化速度不快。若是商品房銷售市場重新活躍,這又可能會使得此類去化週期曲線向下,類似判斷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出現。

附註:

1、城市土地儲備規模=過去18個月該城市招拍掛市場成交的土地建築面積總和,此類土地包括招拍掛市場上的純住宅、商住、商辦和綜合用地,但不包括工業用地和其他用地。

2、土地儲備去化週期即存銷比=當月土地儲備建築面積/最近六個月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平均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