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這首詩寫出了禪理,行雲流水又妙趣橫生,你喜歡哪一句

很多人喜歡詩詞歌賦,這說明文學藝術的生命力能夠穿透歷史歲月,直達現代人的內心深處,觸動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情感世界。唐詩當中有一類詩充滿禪理,讓人讀罷若有所思,比如說《題破山寺後禪院》,這首詩行雲流水,又妙趣橫生,其中一句筆者很喜歡,就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你喜歡嗎?

唐朝這首詩寫出了禪理,行雲流水又妙趣橫生,你喜歡哪一句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詩最重要的就是意境,這首詩開篇就充滿這種意境,可以想象一下,晨光微熹,邁入古剎山林,看著那日頭漸漸升起,光芒照向林間,這是何等的一種美妙體驗。《題破山寺後禪院》為常建所作,常建是唐朝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的進士,常年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漫遊生活。

唐朝這首詩寫出了禪理,行雲流水又妙趣橫生,你喜歡哪一句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教寺廟禪院,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這首詩充滿哲理,很多人認為最後一句“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富含哲理,這種餘音繞樑,又令人久久回味之聲,確實美妙,不過“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更為幽靜、令人陶醉。

唐朝這首詩寫出了禪理,行雲流水又妙趣橫生,你喜歡哪一句

這首詩為五言律詩,筆調似有古體之風,其語言樸素,格律變通,開篇就是流水對,“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讀來朗朗上口,而次聯不對仗,也是出於構思臆造的需求,在唐朝開始,人們對這首詩就十分喜愛,可謂是備受讚賞,寫景抒情,又意在言外,這就是我國語言藝術的美妙,通篇行雲流水,妙趣橫生,抒發了詩人忘卻世俗,而寄情於上水的隱逸情懷,詩人彷彿如小鳥一樣歡快,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這樣的情境,那一刻詩人應該是領悟到空門禪理的奧妙,而且帶著一份喜悅,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