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教數學(一)掌握三個技巧,學習數學不是難事

寫在前面的話:

我是一名奶爸,兒子小學二年級,我個人一直認同把數學看成一門語言,其他語言是由字母、偏旁、單詞、語法組合而成,而組成數學這門語言的基本形式是數字、符號、單位,這些都可以根據特定關係結合在一起,變成規律定理。所以,請相信你的孩子,既然能學會世界上最難的中文語言,就一定能學好數學。

——————————————————————————————————

應該說在整個學齡前,娃的心智啟蒙,並不需要專門進行分類,今天說語文啟蒙就是閱讀認字,明天說數學啟蒙就是數數算算等。2歲前吃好睡好,長身體。大人要做的,語言傳導就夠了,沒事在娃面前數數實物、看到數字就隨口叨叨數字等等。有棗沒棗打三杆子,留下點印象就行,要是發現娃對數字特有興趣、特敏感,那就賺到了大一些了,可以從下面幾塊內容,有意識地對娃進行數感啟蒙。

一、一定把增長心智、培養邏輯放在第一步。

一說到邏輯,有的辣媽奶爸可能覺得這玩意兒太深奧、太高大上了。確實,邏輯的定義讀起來即拗口又晦澀。奶爸本科時還自以為是地去選修了邏輯哲學,結果實在是受不了看教科書的吃力勁兒,一個學期後就主動放棄了。

可孩子們學數學不能沒有邏輯啊,這可是大事,馬虎不得。奶爸覺得孩子2歲以後到一年級這個階段,可以試著養成簡單的區別邏輯、因果邏輯和正反比邏輯,對今後的數學學習一定會有所裨益。

1、區別邏輯。說白了就是大小多少、高低長短、前後左右、桃紅柳綠等等。遛娃時碰到了,對這些事物加以區別,多數家長都能夠做到。但奶爸要說的是,能不能更進一步呢?區別的後面是什麼?是分類!(分類是數學中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這個話題太大,往後慢慢說)這個時候,如果大家每次能夠多邁一步,在區別之後告訴娃,以這些不同點為標準,可以把事物進行分類,必有良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吃飯了,你告訴娃,這個叫碗,那個叫盤,別就這樣算了,繼續說,深的才叫碗,淺的叫盤子。如果再拉開櫥櫃,逗著娃把家裡的所有的鍋碗瓢盆,都按特點認一認、分一分類,那絕對比吃好這頓飯有營養(偷笑)

2、因果邏輯。因果關係,是最普遍、最基本的邏輯關係。這一點要學活,關鍵是從小引導娃,要意識到因果關係並不都是單一、單向的。即有一因一果,也有多因一果,還有一因多果、多因多果。聽著複雜,其實生活中處處有例子。比如你想告訴娃,因為熱水很燙,所以碰到了會燙傷很痛,那完全可以多說一句,特別冷的東西,碰到了也會很痛。這就是多因一果。奶爸就這樣幹過,拿冰淇淋月餅盒裡的乾冰,讓少爺摸了一下,結果是我的臉也很痛(捂臉)

3、正反比邏輯。事物之間的正比關係,娃理解起來肯定不難,比如書拿得越多就越重,但反比概念的認識,需要咱們生活中注意引導娃觀察。簡單的,一堆零食,吃得越多,剩得越少;複雜些,車開越慢,到地方越晚;交叉路口,主路綠燈越長,小路綠燈就越短等。引著娃多注意觀察這些事物,日久必有效果。

二、有效率地培養數字敏感。

數感啟蒙,絕不是把娃叫過來,擺出一堆數字讓娃認,更不能光是報數,這樣效率不高、效果不紮實,還是要遵循基本的學習規律和步驟,就是先具體,再半抽象,最後脫離具體,完全抽象。

1、具體。這個不展開了,就是用物體數量認識基數。

2、半抽象。最普遍的就是百數板了。但我個人經驗,用圍棋來玩,對娃的鍛鍊會更好一些,基數簡單說是有幾個,序數就是第幾個。舉個例子,擺出五塊積木,從左邊數的第2個,就是右邊數的第4個。先多玩玩簡單的序數,對以後的幼小銜接和小學非常有幫助。

3、脫離實物,完全抽象。熟練一段時間的具體和半抽象,可以慢慢讓娃進入完全抽象的階段。最最直接、最最有效的,就是正數倒數了。這裡先分享一個零成本小遊戲——輪流報數:從兩個人,你報1我報2,你報3我報4開始,慢慢升級到三個人玩,你報1我報2他報3,你報4我報5他報6,可以變化萬千,效果頗佳,大家可以試試。

三、從相同和相似入手,鼓勵孩子發現規律

規律,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舉個例子,娃要是說,媽媽,螞蟻都很小,恭喜你,這就是孩子發現了一個規律!因為孩子不是從許多螞蟻身上,就是從不同地方的螞蟻身上,總結歸納出了螞蟻的相同點——小。這個時候,奶爸的做法就一個字,誇。(有興趣可以去奶爸微博裡搜“戲精”兩個字看看奶爸如何做作的。)

大家也不妨回想想,從一年級學第一個加法交換律,到高中立體幾何八大定理(如果你還想得起來的話),十二年讀書時間,大大小小,撐死也就200個左右數學規律,但是可(bian)敬(tai)的數學老師,給我們考過多少次試?做過多少道題??沒有十萬,八萬道總歸有吧。這八萬道數學題,都是這200個規律單相思、雙向戀、多角戀後,搞出的超生游擊隊!所以說,孩子們只要培養好善於發現規律的能力,就是具備了查驗DNA基因的慧眼,看到任何超生的題目,都能揪出他背後的爹媽,就沒有學不好數學的道理。

那如何引導孩子從小就善於發現規律?

1、先長心智,生活處處皆規律。從孩子2歲以後長心智起,辣媽奶爸們要多一個心眼,認真對待孩子每一個為什麼,不但要用童言童語講明白,還要舉一反三,引導孩子觸類旁通。這裡再舉一個栗子。孩子問,爸爸,為什麼左邊是快車道,右邊是慢車道?噢,因為右邊有上下匝道,有的車要上來下去的,必須先慢下來,所以右邊道的車不能太快(及格)。有的地方,香港啦、英國啦,新西蘭啦,車在整條路的左邊開,那就和我們反過來了,左邊是慢車道,右邊是快車道(舉一反三)。你再想想,除了開車,還有什麼地方左邊快右邊慢的?商場裡自動扶梯,是不是叫大家左行右立,站著不動的靠右邊,左邊給著急趕路的人(觸類旁通)。堅持把這種帶娃理念,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幾年下來,孩子發現規律的能力肯定紮實。

2、再講學習,讀書不是西瓜皮。學任何功課,包括數學在內,還是要先遵循普遍的規律,絕不能溜到哪裡算哪裡。孩子還小,能自覺學習、自主思考的是極少數,所以辣媽奶爸們在孩子學齡前後,一定一定要培養孩子,按照有效的規律來學習。舉個例子,認字,不能教一個認一個,漢字四大組成規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不用給孩子講那麼複雜,但孩子認識一定數量的字後,完全可以引導他們自己說說,哪些字和實物很像啦,哪些字發半邊音啦…再比如,回家以後,先複習,再作業,再檢查,最後預習的規律,不能貪汙任何一個環節。孩子作業不會就發脾氣的家長,是不合格的,但孩子明明會做卻馬馬虎虎,亂塗一氣,著急去玩,那就要讓他切身體會體會,不好好做作業與竹筍炒肉之間,必然的因果規律。

3、水到渠成,數學不是撿東西。有一句話拗口,但奶爸還是要說,叫發現規律也有規律。什麼意思,就是說規律不是躺在地上等你去撿的錢包,引導孩子增強發現規律的能力,也是要講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要先刷一定量的題(實踐),然後由老師或家長點明這些題中蘊含的規律(理論),然後再刷一些題(再實踐),主動用發現的規律去搞定這些新題,才是紮實掌握了某條數學規律。你如果一上來就說:來,娃兒,爸爸今天告訴你個規律,3x4=4x3,兩個乘數位置換了沒關係。那完了,奶爸保證,這個年紀,超過一大半的孩子碰到4x5,還是不知道等於5x4。

四、培養髮散思維,不妨胡思亂想

孩子自從會說話開始,總會說一些大人聽不懂的話,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大人那種長久習慣了的語言模式和思維方式,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點,讓孩子能養成發散思維的習慣,當然其中我們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1、回答問題舉一反三。都知道孩子會說話後,要格外注重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這一點應該不用奶爸再說了。孩子問為什麼,咱好好回答,不會的趕緊度娘(鄙視,誰讓咱用不了谷哥)。可奶爸要說,問什麼答什麼只是及格,還遠遠不夠。最好有所引申,養成孩子舉一反三的習慣。舉個最簡單的栗子,孩子問,爸爸,為什麼車會自己動?你回答:

(1)因為車有發動機(不及格)

(2)因為發動機在轉,帶著輪子轉,車也就動了(60分)

(3)因為發動機在轉,帶著輪子轉,發動機力氣可大了,爸爸打開車蓋,我們一起看看發動機好嗎?(90分)

(4)因為發動機在轉,帶著輪子轉,發動機力氣可大了,爸爸打開車蓋,我們一起看看發動機好嗎?看完我再告訴你,好多東西都有發動機,飛機啊、輪船啊,力氣更大,動得更快!你說說看,你覺得還有什麼東西也有發動機?(100分)

(5)因為發動機在轉,帶著輪子轉,發動機力氣可大了,爸爸打開車蓋,我們一起看看發動機好嗎?看完我再告訴你,好多東西都有發動機,飛機啊、輪船啊、火箭啊,力氣更大,動得更快!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發動機把汽油等燃料變成力氣,推著他們走,還有一種燃料叫核燃料……(得分爆表,學神他爹!!!)

大家看這4種回答(第5種奶爸開玩笑的,你願意說孩子還不願意聽呢),前兩種是蒼白無力的語言,第三種是帶著孩子實踐,第四種是實踐完了,還舉一反三,還讓孩子自己觸類旁通。哪種辦法好一目瞭然,關鍵是爸爸媽媽們要確確實實用心。按照第四種方法回答孩子問題、帶著他們實踐、引導他們思考,三五年堅持下來,你的娃想不成為學霸都難。

2、凡事反過來腦洞大開。隨著孩子的長大,心智開了,小腦瓜子活絡了,可以再有意識地往統分結合、逆向思維方面引導。那麼怎麼教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呢?這種逆向思維要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舉個栗子,孩子哪天跟你說,爸爸,我想天天吃炸薯條。你先別急著訓他,你就告訴他,可以啊,一定要每天都吃,但孩子你要反過來想想明白,薯條是天天吃得到了,以後什麼紅燒肉、糖醋雞、四喜丸子油爆蝦就別想了!這樣引導孩子反過來考慮問題,肯定比吵架吼叫效果好。

先推薦一個零成本的腦洞拓展遊戲——頭腦風暴。也不是完全放任的胡思亂想,而是設定一個條件、特點、規律,圍繞這個條件規律的胡思亂想。說起來拗口,大家直接看圖吧。

奶爸教數學(一)掌握三個技巧,學習數學不是難事


3、一定要童言童語。3到6歲的孩子,畢竟還小,多數情況下,與他們的語言交談和思想碰撞,很難不用到孩子不懂的語言文字。這裡真心提醒各位辣媽奶爸,一定要耐心,堅持用最最簡單的、奶聲奶氣的語言和他們講事情,扮好戲精,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還是下次找機會再說吧,別心急哈。

最後再談三點想法,一起參考

1.個體有差異,啟蒙不絕對。每個娃身體心智發育進度不同,奶爸寫的胡言亂語,大家可別照本宣科、依樣畫葫蘆。年齡節點上,更不能機械複製,娃有興趣就早些,沒興趣的晚些也無妨。這種心智差異,孩子越長大差距越小,所以不用白白焦慮。

2.語言誠可貴,閱讀價更高。奶爸雖然教數學,但始終推崇閱讀。小娃階段,咱們通過語言、遊戲在傳導知識、開啟心智方面可以起主要作用。但大一些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閱讀更有效、更高效的成長途徑了。在玩中學,是符合孩子心理規律的,大一些後,還是最好過渡到讀書明理為主,遊戲益智為輔。

3.喜歡不放肆,愛就要剋制。要娃喜歡上數學,可別想一口氣吃成胖子,步子也別邁太大,最好用最直白、最戲精、最奶聲奶氣的語言,慢慢講、點點教,不著急、別上火,娃聽不懂的,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剋制一下,就大一點兒再說吧。只要堅持,孩子們一定會回饋我們大大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