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北白川宮永久王、祥子妃

很多人都可能注意過這樣一件事:

在一些影視作品裡面,吸血鬼會頂著宛如米老鼠耳朵一般的髮型。

比如: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Gary Oldman《驚情四百年》1992

從背後看的話,能清晰看出來這樣的結構: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驚情四百年》1992

除此之外,還有: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Leslie Nielsen《吸血鬼也瘋狂》1995

在本片中,為了營造搞笑氣氛,把這種髮型設定為假髮套的樣式: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吸血鬼也瘋狂》1995

這種髮型似乎已經成為了老派吸血鬼的象徵符號,所以當然就也少不了令人感覺非常一言難盡的國產山寨: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神探狄仁傑3》

所以說,今天呢,就開講一下這種米老鼠髮型的源頭。

實際上,這種米老鼠髮型:

1、並不是一種羅馬尼亞傳統髮型。

2、它其實模仿自日本的大垂髮。

3、它被用作吸血鬼髮型,最早源於《驚情四百年》,並隨著《驚情四百年》的出名而影響到其它文藝作品。

4、《驚情四百年》的服飾指導是石岡瑛子,是日本人,所以在設計中使用日本元素也不足為奇。

(ps.“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現實原型亨利·歐文爵士的次子是勞倫斯·悉尼·歐文,據歷史記載說這位勞倫斯小哥喜歡扮成日本人,也算是一種奇妙的巧合。)

那麼,現實中大垂髮的結構,與這些影視作品裡面是一樣的嗎?

接下來,就詳細介紹一下日本大垂髮

首先說起源,有一個知識儲備。

江戶時代,髮式流行變化迅速,到了寶曆(1751~1763)年,在京都祇園,出現了一種名為燈籠鬢的梳頭式樣。

這種把鬢角撐寬形似庭院燈籠的式樣很快興起。其實,縱觀整個江戶時代的日本髮,大體可以觀察出“隨著髱的縮水,鬢越來越寬”這樣的流行趨勢。

譬如圖中這位遊女姐姐,鬢髮被撐得又圓又寬,而髱縮水得厲害。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喜多川歌磨的浮世繪,可以清晰看到這種“燈籠鬢”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局部《歌撰戀之部 物思戀》喜多川歌磨

鬢這個詞,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鬢髮,現代可以用髮膠固定起來,古代只能用紙卷之類的工具撐起來。

但是髱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所以要解釋一下。

髱,是傳統日本發類似雁尾的部位。那麼雁尾是什麼呢,雁尾本來屬於明清時期中國女性“三綹梳頭”結構其中一個部分,顧名思義,頭髮在腦後梳出來有點像雁的尾巴,所謂雁尾。雁尾最早源於民人女性發式,後來傳入旗人裝束,晚清“大拉翅”在腦後必備雁尾。

中國女性三綹梳頭的例子,見於客家髻鬃、媽祖髻等等,這些髮式在明清時期傳入日本,形成島田髷等傳統日本發,既然三綹梳頭傳入日本,那麼,雁尾自然而然也進入了日本發,日本人稱其為髱。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臺灣電影《一八九五》,圖片上的女子梳的就是非常標準的客家髻鬃,可以看出來跟大家熟悉的日本發的確很像,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臺灣電影《一八九五》,圖片上的女子梳的就是非常標準的客家髻鬃,可以看出來跟大家熟悉的日本發的確很像,

至於客家髻鬃、湄洲媽祖髻與傳統日本發的具體結構對比,以後會專門開一篇講島田髷。這篇講的是大垂髮,所以只是讓大家瞭解一下,避免產生疑惑。

言歸正傳,繼續說大垂髮。

在鎌倉、室町時代,公卿與皇族的威權愈加喪失,他們對於裝束與禮儀的規制也逐漸譭棄崩壞,漸漸處於半廢狀態。直到江戶時代,天下統一,百廢待興,公卿皇室得到了幕府的穩定資助,也開始漸漸擺脫室町時代的困窘。有道是手裡有閒錢就開始想些有的沒的,因此他們開始考慮發起一次託古再興運動。

於是,在江戶時代晚期,有職裝束再興運動就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他們依照自己的腦洞與直覺,以及一鱗半爪的資料,將半廢失傳的服飾制度一點一點重新建立起來。

當然,江戶時代晚期這次裝束再興運動的性質屬於託古再興,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復古再興,大抵屬於舊瓶新酒,因為文化是不可能像電冰箱一樣保鮮的。

譬如看上去很能唬人的十二單,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的一點是,平安時代的十二單是沒有完整實物傳世的,這樣一來,江戶時代對十二單的再興也就順應江戶流行,發揮腦洞,進行一些創作。一般而言,平安裝束可以指江戶時代託古再興搞出來的有職裝束,平安時代裝束才是指真正存在於平安時代的裝束,因此,平安裝束不等於平安時代裝束。

江戶時代初期,日本發興起,武家與庶民女子開始梳起各種各樣的髮髻,而公家、皇族女子還是延續之前的習慣,不梳髮髻。

到了江戶時代晚期,乘著有職裝束再興的的時機,公家、皇族女子開始想在頭髮上搞搞新意思。燈籠鬢本來屬於遊女姐姐們,難登大雅之堂,但是,皇族與公家把這種寶曆年間流行的結構吸收進來,與垂髮相結合,形成皇族與高級女官所用的髮式——大垂髮。

自從後櫻町天皇登基時對帛十二單的託古再興進行試水,到大正時代帛十二單的形制終於確定,大垂髮+十二單的配置也漸漸為人熟知。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大垂髮

這種髮型是用厚厚的、塗黑的仙花紙,把鬢撐寬,背後拖有“長髮”。前發則可以結“丸發”,飾以發上具,發上具所謂“釵子”,是以金屬板,用紫色紐帶繫上,以三枚簪固定,安上額梳。

當然,這種髮式也有簡化版,簡化版的前發“丸發”,使用自己的真發,不使用發上具。正式版稱呼為“阿大”,簡化版稱呼為“阿中”。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十二單,大正時代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十二單配套小物,大正時代,其中包括假髮與髮飾

原則上來說,“阿大”搭配十二單這種正裝,“阿中”可以搭配五衣小袿長袴。明治時代以降,正裝以“阿中”搭配的時候很多,在這種時候,也會使用發上具,“丸發”則是使用真發。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圖源:綺陽裝束研究所

左 : 阿大

中 : 前髮結有“丸發”

右 : 飾有釵子跟額梳時的樣子。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圖源:綺陽裝束研究所

釵子與額梳。

釵子,本來是U字形的金屬部件的名字。不過平額現在也叫“釵子”,甚至連帶著額梳的整體髮飾都被統稱為“釵子”。

在舉行神事的時候,一般會飾有豎起的心葉,心葉是一種造花裝飾,左右垂下綁著白色絲質的日陰糸。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飾有心葉與日陰糸

完整的發上具只在十二單正裝時使用。

采女裝束也要用到發上具,這是在給天皇供餐時所使用的,為了不讓頭髮落下干擾,所以有了這樣一個傳統。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平成即位典禮上的采女裝束

其實,女子神職的裝束也是源於采女裝束,需要注意的是,巫女並不是女子神職,這一點要分清。比喻一下,巫女類似於東北跳大神的二神,神職類似於東北跳大神的大神。

好了,繼續說阿中。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圖源:綺陽裝束研究所

阿中,可以看出來,阿中的鬢是沒有阿大那麼寬的。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背後的區別,阿中與阿大

阿大上面,一共有四個髮結,上面是“繪元結”,紅花紙繩的是“鮮紅”,然後有兩個用白色和紙結的“瓶尖”。繪元結是需要打一個死結,其餘的是結為鉤扣。而且,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繪元結的顏色,直到二十八歲都要用紅色,以後用金色。

“阿中”要系五個結,上面白色的是“丈長”、“繪元結”,還有三個“瓶尖”。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老照片及畫像,愛新覺羅溥傑與嵯峨浩的結婚照,嵯峨浩梳的就是“阿中”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老照片及畫像,愛新覺羅溥傑與嵯峨浩的結婚照,嵯峨浩梳的就是“阿中”

然而“阿中”也是既麻煩又正式的,所以也可以進行簡化,負責宮中雜務的判任官的女官,用的髮型是“壓發”。由於不需要用假髮海綿之類的堆這麼多髮量,所以在後腦勺紮好頭髮,用“白丈長”固定好,然後用黑元結繫上。此外,在處理一些事務的時候,也會把垂髮紮成辮子,用簪子橫著固定。

現在宮中的女官在儀式上扎“壓發”: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圖源:綺陽裝束研究所

左:垂髻。

中、右:壓發。

“垂髻”是明治時代的袿袴用髮型。當然也不需要假髮,腦後扭個辮子垂下來就可以了。

至於十六歲以下的,髮式稱“小童”,雖然要墊一下發量,但也不用那麼誇張的前發,只是把頭髮梳個低馬尾,在脖子後面用紅頭繩綁起來而已。

“來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大垂髮”髮型介紹

圖源:綺陽裝束研究所


歡迎大家關注本頭條號“指尖看日本”,本號將會持續更新日本歷史、文化、時事趣聞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