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二十四史,《晉書》也不陌生,那麼它又有何優缺點呢?

一說起《晉書》,人們就會想到唐太宗說過的一句話,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說他認為這史書的作用大得很!也正是由於唐太宗對於編撰史書的重視,唐朝共成書六部,而這篇詔書也就是在暗示要修編《晉書》。但其實在唐以前,已經有了很多晉書編撰者,但在歷史發展中一些已經消失,而遺留下的晉書唐太宗認為它不完美,存在很多缺陷,認為它雖數量很多,但多為糟粕之物,這也是李世民下詔書的原因。

我們熟知二十四史,《晉書》也不陌生,那麼它又有何優缺點呢?

問題來了,李世民為何無端只選了晉代這一歷史來寫呢?這主要是因為啊,西晉結束了三國常年的混亂局勢,但它的統一又是短暫的,不久便又形成了東晉和十六國、南北朝的對峙局面,李世民作為統治者,他很樂意從中汲取教訓,好好做一番探索,來作為借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本史書把司馬家族作為了重點的寫作對象來進行解說,雖然對於他們的史論記載十分的朦朧,沒有敘寫晉朝興衰的實質,但是旁敲側擊地點出了司馬炎的一些問題。

我們熟知二十四史,《晉書》也不陌生,那麼它又有何優缺點呢?

首先說它的優點,《晉書》可以說是十分的“寬宏大量”,從而使它能容納更多的內容,脈絡十分清晰,沒有繁雜之感。《晉書》的帝紀按順序交待歷史發展的背景原因,這也是全書的總的綱程。首先追述西晉開創過程,使讀者更方便尋找。在書志部分所記載的典故也編寫排列得十分清楚明瞭,可以使讀者方便地獲取所需知識。房玄齡在編做時將各類人員大都進行了合理分配,使西晉近800歷史人物分門別類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可以說是活靈活現了。《晉書》的記載方式略相似於《史記》中對於世家的寫法,但不同於世家記載各諸侯國曆史,反映的是各國緊密聯繫的事實,它用高於列傳的方式完整的描述歷史事實,解決了中原與各族的爭權問題,獲得了歷史學家的一致認可。其中對於各國的爭權知識稱為“僭偽”,並沒有將其排除在中華民族之外,寓有華夏一體,天下共一的大一統思想啊。近代的歷史錯綜繁雜,比歷代都難以描寫,而《晉書》的成功成書也標誌著我國古人用智慧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其內容充實,對於歷史弊端沒有刻意迴避,而是對其明確點出,狠狠地揭示了統治者的貪婪、腐朽,對於社會各種矛盾直言不諱,具有示警作用。

我們熟知二十四史,《晉書》也不陌生,那麼它又有何優缺點呢?

再來說它的缺點,首先是記錄荒誕,我們熟知的《搜神記》便是晉書中的一部分,其內容的神怪化就不必再提了;其次是史料的取捨不夠嚴謹,漏洞百出,出現過史料自相矛盾的現象。但總體來說,《晉書》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好書,對於歷史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去翻閱一下,多讀書畢竟是沒有壞處的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