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王士乾,80後,書法、國畫、篆刻兼善,近年來研究博古圖,頗有心得。2018年,士乾在各項大賽斬獲頗豐,近日又獲得西泠印社主辦的“介堪·去疾杯”一等獎,以下是其參與此次大賽的過程、體會以及部分作品,請方家指正。



介堪·去疾杯 溫州泰順行

——“介堪.去疾杯”首屆全國泰順石篆刻大賽參賽紀實

文丨王士乾

參賽,一者,為督促自己不斷進取、不要懈怠;二者,自己近段時間的對篆刻的思考和理解方向是否正確,請評委老師們給予印證。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既然準備參賽,每個環節都要細心認真準備,此次的徵稿啟事,要求有四方命題印,從主辦方給的一百多關於泰順的非遺文化、風景名勝、歷史名人的內容中自選,依據自己熟悉的風格,我選出了四個自認為能有出彩表現的內容,分別是《泰順吊九樓》、《十八學士》《五柳遺風》《武狀元蔡起辛》,外加自己平時創作的幾方印章,每方印章都配上邊款,貼成印屏寄出,之後便是靜等消息了。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今年參加展賽還算順利,有入展和獲獎,在等結果的過程中,又得到“八屆篆刻展”入展的消息,所以對這次大賽也略有了幾分信心,自己感覺進入複賽應該問題不大。12月8日,便接到了入圍複賽通知:12月18日報到、19日上午複賽、20日上午決賽。緊接著,主辦方建了進入複賽選手的微信群,壓力馬上蓋過了轉瞬即逝的喜悅——入圍選手中高手林立,有五六十歲的印壇老將,也有九零後的後起之秀,有書壇最高獎“蘭亭獎”的獲得者,還有書法篆刻專業的博士,想到要和他們同場競技,心中不免緊張。

18日凌晨3點我和石小虎兄一起從我家出發,赴首都機場,乘坐5點的航班,奔赴溫州。北京一同去參加這場賽事的共8人,與我們同航班的5個,在溫州落地後,剛好廣西的兩名選手也到了,於是接待人員安排我們7人乘坐兩輛車,趕往泰順。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同樣是數九隆冬,幾小時前的北京寒風凜冽,溫州卻如陽春三月,處處綠樹環繞。中途接上一位主辦方的工作人員,一路給我們聊了很多,關於泰順名勝、廊橋、泰順石等等,後來知道這位是泰順博物館的陳松年先生,在比賽期間陳先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陳先生說我們的賽場在縣文化館,一百二十位入圍選手的投稿印屏已經掛在賽場的三面牆上,旁邊就是“方介堪方去疾美術館”,我們到的早,下午可以去參觀。機會難得,我們飯後先去把印屏仔細看了一遍。

19日上午的複賽要求三小時刻兩方印章,其中一方命題、題目現場才能知道,另一方自命題,章料自備,印章內容、風格、大小均不限制。我計劃命題印刻一方白文,可節約時間、從查字到刻完一小時左右完成;自命題印刻一方迴文瓦當印,預計一個半小時完成,白文平實、朱文精細。都已準備好便心中坦然,晚上盤腿靜坐一會即安然入睡。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早飯後,主辦方安排三輛大巴接上我們一百多人奔赴賽場,因為是西泠印社主辦,大家投都很踴躍,一百多名入圍選手分佈全國各地,甚至有從新疆、西藏、東北遠道而來的選手。

大家各自按自己的報道編號找到座位,工作人員已把命題印的章料擺在每人桌上,提前把章料磨平,擺好各自帶來的印床、刻刀、印泥等工具,等待西泠印社的顧祥森老師和當地領導在大家的見證下開啟考題信封,分發考題。命題印:以漢鑿印風格刻《靜對一卷山》,要求每方印20字邊款,不得落名字、齋號(晚上再過來一次刻上名字,以便收藏),不要求拓邊款,手機關機、可以用工具書。拿到題目大家紛紛開始翻字典、設計印稿。這次的主辦方很細心,每個人面前放了一盞檯燈,不必擔心光線問題,但遺憾的是,一排五六張桌子連在一起,一人有晃動,一排桌子都有影響。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我這幾年主要研究方向在黃牧甫印風上,所以打算以黃牧甫印風刻一方迴文瓦當印 《但願人長久》。黃牧甫的學生李茗柯說:“悲庵之學在貞石,黟山之學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漢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這段話很精闢,指出了黃牧甫篆刻的特點與貢獻。黃牧甫印章以漢印為基礎平整光潔、寓巧於拙,更參以漢鏡銘文、磚瓦文字、古璽、戰國青銅器銘文等入印;線條的光潔完整隻是外在表現形式,“印外求印”才是黃牧甫印風的精髓所在。

圓形印章章法難以排列,一般刻瓦當印以字居中旁邊裝飾紋樣,或四字均分。迴文印式相對較少,黃牧甫留下的作品中也只兩三方而已。《但願人長久》五字剛好都可以設計成左窄右寬,基本以橫線為主,保持印面穩定,且相對較密,“願、人、長、久”四字末筆都可以設計成長弧線形成疏朗空間,有幾個空間疏密對比、方折與圓轉對比相呼應,印面顧盼有度,投稿作品中的《泰順吊九樓》也是以這個理念創作的。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很緊張,三小時彷彿一會就過去了。刻制完成後,打印花,交作品,回酒店吃飯休息等結果。

徵稿啟事中便以標明,一百二十名入圍選手(實到113人)在複賽中評選出前三十名獲獎進入決賽,中間七十名入展,很殘酷。

主辦方在群裡發消息說19日下午五點鐘公佈名單,一直到六點也沒公佈,我和小虎兄開玩笑說“估計怕是影響我們吃飯的情緒,要飯後才公佈了”。果然,飯後走到酒店樓下大家拿出手機,看到了名單,我和小虎兄都獲獎進決賽,還有很多熟悉的名字,大家互相道賀,也對沒能進決賽的印友表示惋惜。並討論明天可能會出現的命題風格,一致認為,今天的命題是“漢鑿印”,明天肯定會在古璽或流派印中選一項。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晚上回到酒店,心情便難以平靜了,我的心理素質不夠好,愛多想,一會想明天的命題內容會是什麼、章料會是什麼形狀的、會不會好用,一會又想時間能不能夠用、先刻哪個、過程怎樣安排,一直毫無睏意,靜坐後也不能入睡,看了一會手機,凌晨一點多才入睡,睡得也不實,5點多就醒來,想到命題內容肯定還是會和泰順有關係,就把自己投稿的印又畫了一遍。

早飯後,還是八點半開始比賽,發下題目,一方不限風格《中國廊橋之鄉》,一方先秦古璽風格《金石泰順》。發給我的章料剛好一方是長方形,一方是正方形,便決定用長方形刻朱文《中國廊橋之鄉》。一個印面的設計之初,就要考慮何處可疏朗留空、何處可密不透風,何處可方以穩定全局、何處該圓以靈活點睛,都要事先考慮到。這方印仍以黃牧甫風格創作“三三式”排列六個字,以方正平直線條為主,“國、廊橋、鄉”四字線條較密,“中、之”二字線條疏朗、用弧線,形成空間和線條呼應,“廊橋”二字純用方轉折,右下與左上遙相呼應,“鄉”字左右兩部分用斜線出現四個三角形,與“國”字“戈”部相呼應。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黃牧甫印是工穩印中最寫意的”(崔老師評語),便是基於對印面整體的把握而得出的結論,工穩印一般以說文或漢篆為主,線條多勻稱、起止粗細變化小,轉折以圓轉居多,很少用斜線。黃牧甫把思路拓寬,把金文、鏡銘文、碑額文字都引入印章,很多豎線出線上寬下窄變化,以方為主、甚至常出現接近九十度轉折的方角,方圓並用、有時會出現一兩筆純圓形的弧線點活印面,也經常會用到接近四十五度角的斜線,這些都是傳統工穩印中沒有的。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一邊刻《中國廊橋之鄉》一邊琢磨古璽風格《金石泰順》,決定刻粗線條白文,用時間會少些,一方朱文精緻、一方白文粗放,互相搭配。兩方印章,兩個小時多一點便已完成,十一點鐘開始刻邊款、打印花,到十一點半準時交作品,比昨天的複賽還要從容些。離場前,西泠印社的顧祥森老師要求選手們把牆上各自的投稿印屏取下來,評委老師下午會把現場可的印章結合印屏一起打分。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午飯後便是漫長的等待了,主辦方在群裡發消息說下午四點鐘集合去賽場刻款、公佈結果、頒獎,我們到了賽場外,評委還在評審,等了半個多小時,顧老師出來宣佈“評委老師還在認真檢查評審,一會還要投票決定獎項等級。本來計劃30名獲獎選手都有獎項,但是評審過程中發現有7名選手出現文字錯誤或詞句錯誤,臨時決定這7位選手降為入展。”大家躁動起來,紛紛猜測會是什麼樣的錯誤,會不會是自己出錯了,焦急中更多了一份忐忑。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一直到五點半左右,賽場門才打開,評審結束了。宣佈名單之前觀看宣傳片、領導講話,我悄悄問陳松年先生“您看到名單了嗎”,他說看到了,你好像是一等獎,我說您確定嗎,心中暗想,幾等獎已經不重要了,沒有降為入展就好。他說確定。又等了一會,領導宣佈名單,才算踏實了。

王士乾書畫篆刻及參賽實錄


李剛田老師作為評審專家做點評,有一句話我印象頗深:“這幾年的篆刻作品兩端的趨勢很明顯,一方面很多人刻大的寫意古璽,強調空間效果、追求視覺衝擊力,一方面有一些人把圓朱文、鳥蟲篆刻的極盡精美、追求裝飾效果,在秦漢印文字體系上下功夫的相對較少”。

乘坐當晚11點的航班回京,去機場的路上,我寫下:

“千里赴賽,兩場鏖戰,四方印章,身心俱疲

僥倖獲獎,亦算未負:三更燈火、兩鬢飛霜。”

感謝老師多年來的指導和幫助,感謝主辦方從行程到食宿熱情周到的安排,感謝一直支持幫助我的親友們。

剛好也是夜裡,便想到蘇軾的半闕臨江仙: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同不斷行進的旅途,這一段結束,便是下一段的開始,前路還很漫長,繼續努力吧!!

12月24日整理記錄


王士乾藝術簡介:

王士乾,男,1982年6月生於山東臨沂。2005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13年結業於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參與錄製中央電視臺《篆刻技法入門》,參與錄製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數字學校篆刻教材,北京電視臺曾做專訪。作品被中國篆刻藝術館、中國文字博物館、陳介祺研究會、香港慈氏文教基金等多家單位及個人收藏。

國畫參展

2017年“集古傳薪”——中國金石全形拓作品展(涿州市書畫院)

2017年“文化中國行”——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提名展(臨沂瀧璟.大藝美術館)

2017年“金石永年”——當代金石名家題跋迎新聯展(北京泰豐匯美術館)

2016年 第一屆慈宗青年文化節書畫展(香港慈氏文教基金主辦)

2016年“墨影花香”——中國畫師生作品展(北京丹鳳朝陽美術館)

2015年“承古鑄今”——中國藝術品投資.中國畫名家作品推薦展(山東東營美術館)

篆刻獲獎入展:

2018年首屆“介堪.去疾杯”全國泰順石篆刻大賽一等獎(西泠印社主辦)

2018年第八屆全國篆刻藝術展入展(中國書協主辦)

2018年第二屆“弄潮杯”錢塘江全國篆刻大賽三等獎(西泠印社主辦)

2018年首屆“青田印石杯”全國篆刻大賽三等獎

2017年西泠印社“百年西泠.金石弘源”篆刻選拔賽入展

2017年第二屆“陳介祺獎”國際篆刻大展優秀獎(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

2016年“百年西泠.湖山流韻”詩書畫印大展 書畫印三項兼能入展

2016第十四屆臨沂書聖文化節首屆書聖書法大展二等獎 (山東書協主辦)

2015年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中國書協主辦)

2015年西泠印社“百年西泠.樂石吉金”篆刻選拔賽 入展

2014年第三屆“四堂杯”全國書法大展入展 (中國書協主辦)

2014年第四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中國書協主辦)

2013年第七屆中國(臨沂)書法節教師作品展入展 (中國書協主辦)

2013年西泠印社第八屆國際篆刻選拔賽入展並進入決賽

2012年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型選拔活動 書畫印三項兼能入選

2010年西泠印社第七屆國際篆刻選拔賽篆刻邊款雙入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