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大小小的鄉鎮中都有哪些傳統建築?

在大大小小的鄉鎮中都有哪些傳統建築?

在中國鄉村中有許許多多的鎮子,實際是縣城以下的居民集中點。封建社會時期叫“鎮”,再小一點的叫“村”。

村子、鎮子,也有的地方叫“屯子”、“寨子”,其實是相同的,唯獨不同之點即是大小之分,家戶多少之別。最大的鎮叫“屯子”,例如瀋陽一帶有姚千戶屯,一屯之中有一千戶人家,一般的鎮子也有七八百戶到一千戶左右。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村與鎮子規模越大。村和鎮與一般縣城的式樣差不多,在當時也進行過簡單規劃,以方形為主,圓形為輔,南、北、東、西四個面。有的鎮子有城牆,有的用土牆,還有的用土圍子,或柳樹條編織的界牆,這與當地生活水平有關。山西、內蒙古一帶的大鎮子,建有城牆,而且是磚牆,有城門、城樓、炮臺、角樓等,與一個縣級的城相差不是太多。一座城鎮往往是縣城的縮影,城牆、城樓、角樓,個別的城鎮還有戲樓與鐘樓、鼓樓,如新疆伊犁惠遠城中心建三層鼓樓。還有大街小巷、商店、寺院、廟宇等公共建築。一般平民只能在小巷裡居住。城內有進入鎮城的主要城門,不做城門的就做一個高大的閣,代表城樓。下部為城門通行人馬和車子;上部即為閣,閣者樓也。閣中供奉文昌帝君或土地爺。到山西省各個地方,一進村門時,都有一個高大的閣,名之曰“村頭高閣君”,實際是村門。那個主閣就是全鎮的代表,是全鎮的中心建築。在大鎮裡還建有文廟、火神廟、關公廟、土地廟、東泰山廟等。鎮子裡的房屋多為磚瓦土木混合結構建造,有的質量相當高,百餘年不損壞。特別是村鎮裡的廟宇,人們更是不惜金錢來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