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護眼燈

對於80後、90後而言,學生時代總有一盞塑料外殼的護眼燈。乃至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仍然會很關心燈是否能護眼。

如何選擇護眼燈

任何一盞檯燈、落地燈、吊燈,只要下面幾個指標符合要求,都可以隨便拿來當作閱讀和工作燈。

一個值得購買的燈泡,包裝上都應該有以下幾個數值:

如何選擇護眼燈

重點關注:

光通量(單位:lm流明)

光通量是指光源的亮度。瓦數只是燈的功率,和亮度沒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平時說燈夠不夠亮,就是指的光通量。

如何選擇護眼燈

如何選擇護眼燈

如何選擇護眼燈

容易弄混的還有一個概念:照度(單位: lx勒克斯)。這個指的是照明的效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盞燈拿近了更亮,拿遠了就不夠亮了,燈本身的亮度(光通量)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我們所接受到的照度。

每個人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並不一樣,建議是親自到賣燈泡的地方看看,不同光通量的燈泡到底有多亮。

在網上購買燈具時,光通量一般都是不標示的,一定要問賣家。

如何選擇護眼燈

國標對辦公閱讀要求300lx的照度,精密製圖則是750lx。鑑於從光通量到照度的計算比較複雜,可以直接無腦買光通量300~500lm以上的檯燈。

要是沒有把握,能換燈泡、或可調光的檯燈,都便於找到最適合自己使用的光線。

重點關注:

顯色指數(CRI或Ra)

顯色性這個概念日常比較少提到。顯色性越高的燈光下,物體的色彩越逼真。

陽光的顯色性是100,人造的燈具達不到那麼高。

在國標裡,80的燈具就可以用在家裡了,90已經適用於精密製圖了。高於95的燈具就非常棒了,是商用專業級別的燈。

如何選擇護眼燈

關於顯色性,會標識CRI或Ra。

檢測顯色性會分別考察15種顏色的還原度,按R1~R15分別打分,然後取平均值標識燈泡的性能,這個平均值就叫CRI。

CRI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標準(比如有的不包括R9~R15),而Ra則特指R1~R8的平均值。

如何選擇護眼燈

普通家用,參考包裝盒上的CRI數值就已經足夠。

如何選擇護眼燈

如何選擇護眼燈

次要關注:

色溫(單位:K)

色溫越高,燈光越冷;色溫越低,燈光越暖。

通常認為,暖光適合生活,白光適合工作,因此很多書上都會建議你家裡每個區域都用不同的色溫。

如何選擇護眼燈

不過根據我們的實踐和經驗,家裡的色溫反而統一成一個數值更美觀也更實用。

如何選擇護眼燈


無需擔心:頻閃

“無頻閃”是護眼燈主打的口號,不過這點和“無甲醛”一樣很難成立。

因為我們使用的是交流電,由此造成電燈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閃爍。

國標中有相當複雜的算法,來計算什麼是安全的頻閃區間。

除了頻閃的頻率之外,頻閃時的亮度波動也會綜合考慮進去。

如何選擇護眼燈

如何選擇護眼燈

理解這個國標的算法和規定是非常重要的。我看到有一些非專業人士,在做測評時並沒有讀懂國標要求,“誤傷”了很多無辜的燈具。

LED注意:燈珠外露

LED的發光原理就是芯片驅動的一顆顆LED燈珠,大部分的LED燈具都是通過配置燈珠的數量來決定亮度。

一些廉價的LED燈具,燈珠是完全外露的,刺眼和眩光問題相當嚴重,對眼睛的傷害很大。

如何選擇護眼燈

如何選擇護眼燈

另外,在使用可更換燈泡的燈具(尤其是檯燈)時,注意不要讓燈泡的長度超出燈罩。這樣也會導致刺眼。

如何選擇護眼燈

不傷眼的燈到底怎麼買?

無論是普通的頂燈還是閱讀燈,購買時首選有CCC認證的合格大品牌產品,不要貪便宜。

其次,關注光通量(300~500lm以上)、顯色指數(CRI或Ra 80以上)、色溫(2700K~4000K之間為佳)三個數值即可。

對於閱讀燈來說,無論是一體式的LED燈,還是可更換燈泡的普通檯燈,在關注以上三個主要指標的基礎上,看看光線照射的範圍是否能覆蓋書本,就可以購買了。

如何選擇護眼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