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輸血”實體經濟 險資投資頻迎利好

近年來,保險資金投資範圍不斷拓展,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鼓勵險資入市、“輸血”實體經濟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與此同時,錯綜複雜、持續下行的經濟環境也考驗著險資的投資能力和風控體系。專家表示,險資屬穩健性資金,入市時機和投資標的的選擇都需謹慎。同時,隨著政策利好不斷釋放,險資也可多渠道探索新的資產配置領域,增加抵抗經濟週期風險的籌碼。

多措並舉“輸血”實體經濟 險資投資頻迎利好

監管層鼓勵險資入市

1月下旬,監管層頻頻發文,表示出對險資“輸血”實體經濟的殷切期盼,同時也從多渠道為險資入市創造便利,降低風險。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1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保險業專項產品陸續落地,紓困民企取得積極成效。銀保監會表示,將持續推進專項產品業務平穩有序發展,在保持政策穩健性的前提下,研究拓展專項產品的投資範圍和方式,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同時,引導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手段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和資本性資金。1月28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維護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拓寬專項產品投資範圍,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

在支持險企加大股權投資方面,銀保監會1月24日發文,決定放開限制,允許保險機構投資符合條件的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1月29日,銀保監會宣佈,即日起,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及其下屬機構發起設立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由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辦理註冊工作。

“與之前寬泛地鼓勵保險資金加大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相比,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此次表態更具體地引導保險公司‘使用普通賬戶中長久期資金進行投資’。同時,監管層還透露將計劃研究‘保險公司長期持有股票的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評價機制’,這將為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提供更加寬鬆和溫和的監管環境。”滬上某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專項產品投資範圍方面,監管層進一步將投資範圍放寬至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從當前保險資金投資金融產品範圍看,券商企業ABS、融資型信託和未上市股權信託是重要的投資標的,放寬券商資管計劃和信託計劃的投資,將實現專項產品的投資範圍進一步與保險資金投資範圍趨同。”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與保險資金投資範圍趨同,一方面有助於專項產品發行機構發揮在大類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方面的優勢進行投資管理;另一方面險資可通過投資上述產品,為上市公司股東提供融資支持,通過多種渠道更好的參與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

諾亞研究工作坊高級研究員姜奇甲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允許保險資金通過券商資管和信託計劃參與股權質押紓困基金是最大亮點,“通過引入券商等專業投資者的經驗,可幫助險資更好地識別項目風險和進行投資價值判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投資的後顧之憂,加快專項產品紓困資金的落地。”

多措並舉“輸血”實體經濟 險資投資頻迎利好

供圖 今日頭條

險資標的何在

2018年,A股“失血不止”,號稱市場“壓艙石”的保險資金被寄予厚望。在銀保監會表態積極鼓勵入市後,就有險資迅速呼應。華夏幸福近日發佈公告稱,華夏控股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平安資管繼續減持約1.7億股公司股份,平安資管以其受託管理的保險資金繼續增持約1.7億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69%,每股價格為24.597元。

不過,保險資金畢竟是穩健型資金,在資本市場“掘金”並非易事。據統計,受權益類投資大幅虧損的影響,2018年保險業總投資收益率約4.3%,較前幾年明顯下滑。“多數公司權益投資收益率虧損比例在20%左右,儘管固定收益資產的持倉收益率整體比前兩年有所提升,但權益投資的浮虧仍大幅拖累了整體投資收益率水平。”前述保險資管公司人士指出,由於總投資收益率是會計口徑下的收益率水平,未能體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中的股票浮虧程度,如果考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中的股票浮虧,行業綜合投資收益率水平將更低。

同時,2018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共有超過1.1萬億元的保險資金入市,較2017年年底減少了20%。姜奇甲認為,考慮到市場下跌因素,險資在絕對數量上對股票資產有所增持,但增幅不明顯。

未來險資入市,將青睞哪些板塊?姜奇甲介紹,保險、銀行、房地產是險資持有市值最大的三個板塊,分別佔比41%、39%以及8%;而消費、醫療、高端製造等符合國家戰略導向行業的持有比例嚴重不足,“隨著政策的不斷引導以及投資領域的拓寬,未來保險資金有望在上述領域持續發力。”

此外,今年即將上市的科創板也有望成為險資關注的重點。“區別於其他資金,險資的最大特點在於長期資金佔比大,而長期資金在培育扶持企業發展,進而在較長投資期內獲得豐厚回報的優勢明顯。因此,除紓困基金、銀行永續債等品種外,未來保險資金在科創板中也將成為重要的投資者。”姜奇甲強調,“科創板對於15億元規模以上的公司上市沒有提出淨利潤要求,僅在營業收入上設置了門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這些在主營業務上已取得一定的規模效應,但在盈利上尚未體現的公司一個良好的孵化環境,同時也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一級市場投資思維。險資的投資品種中本就有一定比例的私募股權投資,加上投資期較長,可以承受科創板可能高於目前A股市場的波動,投資屬性較為契合。”

私募股權投資短板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監管層鼓勵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的舉措中,股權投資也是重要一環。不過,相比債權計劃,股權投資屬於“高風險、高收益”,擴展該領域投資,險資需要補齊的短板不少。

記者瞭解到,當前國際上保險資金私募股權投資的比例在5%以上,我國保險公司私募股權投資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在3.5%左右,從投資比例看仍有提升空間。但由於信用債違約事件和創投企業“爆雷”事件頻發,保險業對私募股權投資整體趨於謹慎。

前述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認為,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就優勢來說,一是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一般私募股權基金的LP(有限合夥人)數量有限,往往對LP的資金數目要求較高,而且私募股權投資項目的退出期限整體較長,這與保險資金的特點天然契合。二是作為私募股權市場最大的LP之一,近年來我國保險資金在間接股權投資和直接股權投資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經驗。”該人士表示,“但當前保險資金的股權投資主要以間接股權投資為主,在對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標的的篩選、投後管理和風控經驗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保險業股權投資的人才隊伍建設剛起步,整體投研實力也需進一步提升。”

“儘管如此,考慮到保險資金是私募股權市場最大的LP之一,是提升實體企業直接融資比例的重要資金來源,在國家政策鼓勵保險資金開展私募股權投資的背景下,預計保險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仍將保持溫和增長,投資輪次將更偏向於B輪以上的成長期及成熟期創投企業,投資方向將更偏向於國家政策鼓勵的產業。”在該人士看來,除了服務國家實體經濟需求,保險資金加強私募股權投資,對行業本身也有好處。一方面,能夠逆週期調節投資組合收益,在長期利率中樞持續下行的環境下增厚投資收益,提升組合收益率水平,防範保險公司經營出現利差損風險。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可利用股權投資標的的優勢,發揮一體化協同效應,更好地服務保險主業和佈局與保險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