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培訓(三)呼吸防護安全!職業病的重災區!

感謝關注安全小兜,小兜會定期發佈安全管理方面的資料與大家一期分享和學習。如果感覺小兜所分享資料對您有幫助的話,請幫忙點贊、轉發、評論哦!

有需要此份資料的小夥伴,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私信我【資料】進行獲取《個人防護用品培訓》的材料課件。同時小兜也為打算參加註冊安全工程師考試的小夥伴準備了相關的培訓課件,請在關注小兜後私信我【考試】就可以獲取啦。

2.呼吸防護

我國目前的職業性呼吸危害是很嚴重的。衛生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國近五千萬職工中,有一千四百萬職工接觸各種職業危害,其中接觸粉塵職工七百餘萬,接觸化學毒物近三百萬,即有近千萬職工接觸各種職業性呼吸危害。自我保護意識淡漠,輕視呼吸防護,以及觀念上存在某些誤區,這些是造成這種可悲結果的一個主要原因。

呼吸防護的誤區

誤區一:我感覺不到......

呼吸防護是自我保護行為,行為動機來自於對危險存在的認知。在沒有儀器檢測提供客觀依據時,我們對周圍空氣環境的主觀認知來自於視覺、嗅覺和味覺。如果沒有感覺,往往就認為是安全的。

感覺器官對外界的感知存在著侷限性,過分相信感覺,會使自己身處險鏡而不知:

氧氣的存在對我們是性命憂關的,它無色、無嗅、無味,當這種維持生命的氣體濃度降低到18%以下時,生命就會受到威脅,主觀感覺對缺氧窒息不能提供任何預警;

同樣是無色、無嗅、無味,許多有害氣體不具有任何警示性,常見的如一氧化碳、甲烷、汞蒸氣等;

一般人都知道硫化氫是致命的有害氣體,也瞭解它具有臭雞蛋氣味,可作為警示,所以認為憑嗅覺判斷它的存在是可靠的,殊不知嗅覺疲勞會使我們無法感覺逐步累計的和高濃度的硫化氫;

由於個體差異,有些人天生對某些氣味無法感覺,如氰化氫的苦杏仁味;

有些有害氣體雖有氣味,但當人感覺到味道時,已經造成傷害,如甲醇的嗅閾大約為180mg/m3,甲醇衛生標準為50mg/m3;再如四氯化碳嗅閾為260mg/m3,而衛生標準卻為25mg/m3;

粉塵是空氣中懸浮的微小顆粒物,沒有氣味,10微米以上肉眼可見的粉塵往往能被呼吸系統的自清功能清除,而真正威脅健康的粉塵卻是看不見的呼吸性粉塵,吸入呼吸性粉塵不會有任何感覺,而它卻是導致塵肺病的元兇。

誤區二:萬能的口罩

“我們現在用的紗布口罩便宜而且好用,夏天吸汗,冬天保暖,髒了可以洗,用破了拿回家還能洗碗。”

由於這樣“好”的口罩不具備必要的防塵功能,所以國家已禁止紗布口罩作為防塵口罩使用。

誤區三:不能洗的口罩怎麼好用

防塵口罩的濾料是不能水洗的。紗布口罩雖能洗,但它不防呼吸性粉塵,洗不洗都一樣。防塵口罩所使用的高效濾料通常為無紡材料,有些還依靠纖維上帶有的靜電電荷過濾呼吸性粉塵,這樣可以做到高效、低阻,佩戴舒適。水洗後濾料的微觀結構會受損,出現肉眼看不見的裂縫、孔洞,靜電電荷也會大量損失,“再生”後過濾性能嚴重下降。有些防護用品的經銷人員迫於用戶要求降低使用成本的壓力,在沒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情況下,默許或者聲稱濾料可以水洗,可如何保證水洗後口罩還具有合格的過濾效率呢?過濾材料越洗阻力越低,感覺到的是呼吸更舒適,而感覺不到的是呼吸防護失效。

誤區四:我的身體已經有抵抗力了

人在感冒後的一段時間內會自動獲得免疫力,有人自以為身體也會對有毒物質產生免疫,這是荒謬的。接觸有害物後人通常不會很快發病,潛伏期有時很長,如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象塵肺病,發病往往在接塵幾年至十幾年後,有些人至死都不知病因何在。

誤區五:我幹幾年就不幹了誤區六:我看買個醫院做手術用的口罩就行

合同工往往工作換得勤,一個地方幹一、兩年就走,來的時候好好的,走的時候也感覺不出有什麼毛病,但是如果工作中接觸了有毒有害物質,慢性中毒或疾病的症狀卻會在以後的某個時候逐步顯現出來,到時候原來的僱主是不會輕易掏醫藥費的。

誤區六:我看買個醫院做手術用的口罩就行

手術過程要求無菌,外科手術口罩的功能是防止醫生呼氣或說話產生的飛沫汙染手術創面,它的作用是保護患者。這類口罩一般為平面結構,過濾材料也沒有經過專門的過濾效率測試,不能用於呼吸防護。另外,呼吸防護還要針對防護的對象,過濾式口罩不產生氧氣,不預防缺氧;防塵口罩不防有害氣體,防毒口罩不能防塵,遇到有粉塵和有害氣體同時存在的情況,務必選擇配防塵加防毒過濾材料的口罩。

誤區七:口罩誰不會戴!

多數人都有戴紗布口罩的經驗,所以很少人認為戴口罩還有專門的方法,還需要培訓。由於紗布口罩是平面的結構,它不可能與人臉的曲面密合,戴好戴壞一個樣。有效的口罩都是立體的結構,目的就是要與臉部取得密合,將呼吸區與外界空氣隔離,如果留著大鬍子戴口罩就不可能取得密合,如果戴上的口罩四處漏風也不會保護呼吸。

誤區八:戴口罩的人有病。

日常生活中也有需要呼吸防護的場合,如近年初春時節北方地區有不少沙塵天氣,有些人對春天的花粉過敏等等,外出時會有不少人戴口罩,許多人認為他們嬌氣,或者認為他們有病。

誤區九:我用的是最好的,是進口的,很保險。

錯誤的安全感往往更危險。世界上沒有萬能的口罩,任何呼吸防護用品都有其適用性,存在侷限性,不能提供100%的防護。呼吸防護用品的適用範圍指防護對象(粉塵、有害氣體種類、缺氧等),還指適用的有害物濃度,這受到防護方式(過濾式還是供氣式)、過濾材料容量、面罩種類等因素的影響,最後還應考慮使用的環境(與工作方式及同時使用的其它防護用品或工具的匹配性)和使用者特點(如是否戴眼鏡、是否留大鬍子、臉型等)。如果超出防護用品的適用範圍使用,就會存在危險。選擇呼吸防護用品應遵照專業指導,2002年10月1日即將生效的國家標準GB/T18664-2002《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就是提供這方面專業技術指導的標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希望能更長久地享受好的生活。然而,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可避免地使我們周圍出現威脅健康的各種因素,如噪聲、空氣汙染、光汙染、微波輻射等等,如何自我保護已逐步成為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話題。有位偉人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選擇是人擁有的最大的權利(Thebiggestpowermenhaveistochoose)。面對空氣汙染,沒有人能選擇停止呼吸,很少人能選擇呼吸的空氣,但每個人都能選擇呼吸防護,選擇正確的呼吸防護,選擇健康。

呼吸器的種類和防護原理

呼吸類防護用品是為保護佩戴者的呼吸系統,阻止粉塵、煙塵、或有害氣體、蒸汽、微生物的吸入,預防職業危害的個體防護裝備。呼吸類防護用品按照防護原理可分為過濾式和隔絕式兩類。

防塵、毒類呼吸防護用品屬於特種防護用品,應具有特種防護用品安全標誌。

過濾式是藉助過濾材料,將空氣中的有害物去除後供呼吸使用。這類產品依靠面罩和人臉呼吸區域的密合提供防護,讓使用者只吸入經過過濾的潔淨空氣, 面罩如何與使用者臉型密合,減少洩漏;保證呼氣閥能夠正常工作,是這類呼吸器取得有效防護的重要因素。過濾式面罩沒有供氣功能,不能在缺氧環境中使用。

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培訓(三)呼吸防護安全!職業病的重災區!

隔絕式將使用者呼吸器官與有害空氣環境隔絕,從本身攜帶的氣源或導氣管引入作業環境以外的潔淨空氣供呼吸。適用於存在各類空氣汙染物及缺氧的環境。主要使用氣瓶、壓縮氣管道、移動式空壓機、送風機進行供氣。供氣源的新鮮、充足供應以及呼吸面罩的正確使用是保證這類防護用品防護效果的關鍵因素。

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培訓(三)呼吸防護安全!職業病的重災區!

防塵OR防毒呼吸護具

呼吸類防護用品的防護目標主要是環境中存在的粉塵、煙塵、有毒粉塵、有毒氣體、蒸汽等物質。根據防護目標物質的不同,呼吸防護用品可簡單分為兩類:防塵呼吸護具、防毒呼吸護具。下面分別對兩類呼吸護具的選用進行介紹:

沒有毒性的粉塵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都是慢性的職業健康傷害,因此防塵呼吸護具一般使用過濾式呼吸器,只有在粉塵濃度非常大的作業場所才需要使用隔絕式呼吸器。

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培訓(三)呼吸防護安全!職業病的重災區!

防毒呼吸器具的選用

防毒呼吸防護用品也分為過濾式和隔絕式兩類。與粉塵不同的是,有毒物質不僅會造成慢性的職業健康傷害,還可能因短時間吸入濃度過大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很多涉及有毒物質的作業環境必須使用隔絕式呼吸護具。

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培訓(三)呼吸防護安全!職業病的重災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