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大旱望雲——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樣。這個詞或許就是對自動駕駛領域在2018年最好的年終總結。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儘管全球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都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各地政府也均採取了相關的扶持措施,各方大佬的資金更是瘋狂湧入,但進展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風順水。不過作為汽車新時代重要的一步進程,無論多難,自動駕駛領域都仍要繼續。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就拿國內的自動駕駛產業來說,BAT三大巨頭均在各自的路徑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例如百度率先開啟開源創新模式的Apollo,生態合作伙伴規模已達100餘家。阿里另闢蹊徑發佈車路協同系統。騰訊則發佈了模擬仿真平臺、高精度地圖和數據雲服務平臺等三大優勢技術。毫無疑問的說,在自動駕駛領域國內的BAT廠商儘管不算世界頂級,但也絕對走在了前面。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與此同時,國內相關政策對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也是儘可能得敞開了大門,從2018年起只要是符合相關規範的自動駕駛汽車均可在指定道路進行測試,至此也大幅度推動了我國自動駕駛的落地進展。

而且截止去年底來看,我國目前已有12座城市和地區發放了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總計73張,落地場景可謂愈發清晰。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但即便技術在進步,法律法規也在逐步完善,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提高,自動駕駛終究卻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全新技術板塊,若想要實現最高層次的無人駕駛顯然還需要克服諸多難題。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包括大家都可以發現,即使BAT三巨頭科技研發實力再強大,至今為止也未曾聽說有哪家的無人駕駛乘用車量產上路運營

。畢竟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模板可以複製,所以目前看來摸石頭過河依然會是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的主旋律。

特別是籠罩在自動駕駛頭頂揮之不去的烏雲——安全問題,更是2018年自動駕駛在磕磕絆絆中艱難前行主要原因。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相信大家只要細數2018年自動駕駛相關的熱點新聞,自動駕駛安全事故可謂頻發重重。就算是行業領軍人物Uber、waymo、又或是備受關注的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駕駛功能也均造成了多起交通事故,甚至還有人員傷亡的情況發生。

這都凸顯出當前自動駕駛仍存在一定技術缺陷,也為行業敲響了安全警鐘。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不過話說回來,政府的支持、資本的青睞以及多方的努力,也並不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也許當前我們談輪到乘用車無人駕駛還是太過遙遠,商業化更是無從談起。

但無人駕駛在特定的半封閉式場景下實現卻早就不是什麼大新聞了,其中

無人駕駛物流車更是成為了當下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也正因如此,年輕的中國小夥子朱家俊近日迎來了他人生的大好日子。2019年2月11日,朱家俊創立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Nuro完成了9.4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方是管理著將近1000億美金的軟銀願景基金。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這家估值27億美金的公司,僅僅成立於2016年8月,員工數量只有區區幾百人。然而其獲得的9.4億美金,卻是自動駕駛領域截止目前所有初創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募資。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讓這樣一家初創自動駕駛公司一躍躋身獨角獸行列呢?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因為朱家俊是谷歌無人駕駛團隊的創始成員,他與搭檔Dave Ferguson都是谷歌無人車的首席工程師,管理著上百人的團隊,是世界範圍內無人駕駛領域最有經驗的人才。所以當朱家俊和Dave Ferguson離開谷歌準備創業時,資本大佬們便開始排隊準備給他們送錢。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左Dave Ferguson,右朱家俊

不可否認這的確是Nuro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有著同樣優秀班底,且更成熟的無人駕駛研發公司何其多,軟銀又為何偏偏看上了Nuro呢?我認為Nuro團隊

將物流車作為公司主要研發業務,才是其制勝的關鍵。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一方面,目前無人駕駛物流配送市場的規模巨大,增長潛力驚人。這個市場的規模並不比出行市場小,相反甚至會更大。畢竟當前物流業規模巨大,人工支出更是。而用機器替代人工,顯然有著無限的想象空間。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其次據研究顯示,30公里/小時及以下的速度造成生命安全事故的概率將大大降低。對於配送車來說,速度基本低於40公里/小時,再加上無人駕駛乘用車運送的是人,而無人駕駛物流車運送的是貨,對安全的要求也會完全不同。這將導致政府在監管的時候會更加寬容,不用像無人駕駛乘用車那樣草木皆兵。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如此一來無人駕駛物流車的安全係數顯然高出不少,相關法規也不會過於嚴格。畢竟配送服務一般來說都屬於片區化運營,即配送範圍和區間固定, 因此自動駕駛在配送服務場景較乘用車也更容易落地。

再則, Nuro在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上還內置了一套“自毀”程序,使得配送小車在任何緊要關頭,為保護外部行人的安全,都會啟動“自毀”程序,即便要損失車上的貨物和自己。這一點毫無疑問進一步解決了當下無人駕駛技術邁向更高級別遇到的最大風險——安全問題。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因此綜上所述,其實顯而易見的是,Nuro之所以能獲得資本的青睞,無外乎於其掌握了資本真正看重的命脈——回報。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天下沒有白送的午餐,資本大佬們也定不是手裡拽著錢沒處花瞎投資的傻楞。

一方面他們看重的是初創企業的未來,是他們潛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要看到投資的項目是否具備盈利回報的能力。而就在無人駕駛乘用車研發因為安全問題止步不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境況下,物流車無疑成為了相關產業更討好資本青睞的寵兒。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畢竟以當前的技術進程來說,能夠達到L4甚至更高級別的無人駕駛物流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包括國內外的相關產業均已實現商業化落地,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大大改善了配送場景的人力成本以及運輸效率。

也就是說,Nuro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能夠利用自動駕駛技術真正實現盈利的產業,或許還是迎合未來新零售概念的先行者。

大展拳腳的機會!自動加的春天來了?

而這也正如2016年底,馬雲在雲棲大會上說:“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互聯網的衝擊。而未來自動化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則將顛覆現有的電商互聯網模式”。

或許以目前的狀況來看,距離載人無人車全面上路還道阻且長,但當自動駕駛技術開始在物流以及新零售領域開始大展拳腳,又似乎一切都行則將至了。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