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鐵券真的能如影視劇那般免死幾次嗎?非也,它只是地位的象徵

很久之前我在看《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時候,記得在“紫砂記”的時候,康熙在審問此單元的大BOSS班得五的時候,班得五手拿著一塊鐵券大聲說道

“我有太宗皇帝親賜的丹書鐵券,罪不可誅”,而此時的群臣卻也附和道“這是真的嗎,這可壞了,皇上也沒折啊”。在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很疑惑丹書鐵券真的有那麼大的威力嗎?能弄的當今的皇帝都無可奈何嗎?那這丹書鐵券到底是什麼呢?它真的能跟影視劇演的那般能夠免死嗎?這裡我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丹書鐵券真的能如影視劇那般免死幾次嗎?非也,它只是地位的象徵

首先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在當時漢高祖為了籠絡功臣所以就特意將皇帝對功臣的諾言用丹砂寫在“鐵券”之上,但是最開始的“鐵券”並沒有免罪亦或者免死的權利,它只是一種功臣身份的象徵罷了。而丹書鐵券有免死和免罪的功能,最早是出現在南北時期,此時的丹書鐵券不僅能夠免罪,更能免死,而且不只是免死一次,而是3次以上。而到了唐朝後期,丹書鐵券不但能夠免受賜本人的性命,甚至其子孫甚至也能免死1到3次,比如現存的吳越錢王的丹書鐵券就寫到“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可以說此時的丹書鐵券的特權已經是登峰造極了。後到了明朝,丹書鐵券的制度就更加的完善了,建國後的朱元璋規定凡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皆可賜予鐵券,且所賜的鐵券都為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以此來防止造假。但是此時的丹書鐵券同唐朝不同的是,明朝的鐵券造反不免死,且大概只能免死一次,而且不免子孫的死。

丹書鐵券真的能如影視劇那般免死幾次嗎?非也,它只是地位的象徵

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丹書鐵券真的能如它鐵券所說的那般能夠免死嗎?甚至是免死好幾次呢?答案當然不是。我們先不說遠的就說明朝,試問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所殺的那些功臣,那個不是沒有丹書鐵券的?比如韓國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涼國公藍玉和延安侯唐勝宗等等,這些在朱元璋開國之時可都是被賜予鐵券的,可是最終都是隻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被朱元璋所殺。其實根本上來說丹書鐵券根本就沒有免死的功能,它最多就是那些臣子們的身份象徵,及皇帝用來安撫那些功臣罷了。在真實的歷史中,能決定臣子們的生死的,不是什麼丹書鐵券而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就是君權下的社會,可以說皇帝想讓你死,你的丹書鐵券就算能免死幾百次你的得死,如果皇帝不想讓你死,就算你沒有丹書鐵券你也能活著。

丹書鐵券真的能如影視劇那般免死幾次嗎?非也,它只是地位的象徵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丹書鐵券的作用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功臣地位的象徵罷了。畢竟你有皇帝親授的丹書鐵券也有意味著你現在是深受皇帝恩寵的臣子,雖然大多數的臣子應該都知道這塊鐵是絕對不能永保自己平安的,但是至少皇帝現在能夠賜予你這塊有免死功能的鐵券,也就說明至少現在你還是皇帝最寵愛的臣子,所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當官的都知道這個沒啥用處,但是卻都想得到這塊丹書鐵券的原因吧。同時有了這塊鐵券只要你的家族不犯皇帝的忌諱,那麼你的家族在地方上世世代代都會是名門望族,平常人家和地方官員可不敢去為難你這個有丹書鐵券的家族。可以說有了這塊鐵券,你的家族將跟隨著這個王朝世代享受著那榮華富貴,當然前提是你的家族能活著,皇帝也不過多為難你。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是,丹書鐵券絕對是免死不了的,它沒有那麼大的特權,可以說皇帝不把它當回事,那這就是一塊廢鐵。

丹書鐵券真的能如影視劇那般免死幾次嗎?非也,它只是地位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