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生在世,懂得吃4種虧,福氣自來,路越來越寬!

有句古話是“吃虧是福”。很多人年輕時,對這句話頗不以為然。吃虧?為什麼要吃虧?謙讓?為什麼我要謙讓你?成全?為什麼要我犧牲來成全你?年輕時對待吃虧的態度是簡單而直接的,但隨著生活經歷的增加,就會真正體悟到所謂的“吃虧是福”。

往深層次說,吃虧其實也包含了豁達和寬容,而且還要加上理智和自我剋制,有時,退一步,讓自己在海闊天空中放鬆,無論是心情還是人情。所以,人生在世,懂得吃這4種虧,人生也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人生在世,懂得吃4種虧,福氣自來,路越來越寬!

一、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功成不居)

釋義:孕育了萬物而不佔為己有,幫助了萬物而不依賴它們,建立了功勞而不倨傲。正因為不居功,所以也不會失去什麼。

所謂“不居功,功自言”,很多人應該都覺得既然自己立下功勞,為什麼不能居功。其實把自己抬得過高,別人未必仰視你。做人要能抬頭,更要能低頭,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學會低調,有功勞將其分給身邊的人,功成而不自居,自保而不欺人。

《道德經》:人生在世,懂得吃4種虧,福氣自來,路越來越寬!

二、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先人後己)

釋義:因此聖人遇事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反而能夠領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夠保全。這不正因為聖人無私嗎?所以,無私反而成就了他們的功業。

確實世界上一點都不自私的人大概沒有,但自私得透頂的人還真不少見。人難免不自私,但太過自私,就是唯利是圖,繼而就會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甚至是為了私利,不擇手段,但這樣的人身邊往往沒有真正的親人和朋友。吃虧不一定是損失,多一點付出也沒什麼大不了,有時候你的無私,往往會為你增添福報。

《道德經》:人生在世,懂得吃4種虧,福氣自來,路越來越寬!

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雄守雌)

釋義: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

老子主張“知雄守雌”,就是要將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懂得“知雄守雌”的人往往懷有謙卑的態度,他們心裡懂得,很少與人爭論、計較。爭論贏了又能怎麼樣呢?正是因為他能夠保持謙遜的態度,所以能夠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建議和批評,所以能夠成為更好地自己,“知雄守雌”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道德經》:人生在世,懂得吃4種虧,福氣自來,路越來越寬!

四、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以德報怨)

釋義:把無為當作有為,把無事當作有事,把無味當作有味,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德報怨。

老子提倡的​“報怨以德”,是以若谷的胸懷,以“與道冥一”的德行,涵融世間一切是非糾葛,從而化干戈為玉帛。報怨以德”乃以虛靜無為之心超越繁複世象,舍離紛爭恩怨,淡然以“道”處之,不與爭是爭非,心中亦無責無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