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一)

這幾天看萬維鋼的《知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頗有感觸。

為什麼捏,因為他把現階段高中教育的本質說透了。

他說,高中階段的教育僅僅是把人分類的機器而已。高中的那些精尖古怪的難題不是為了讓孩子的更有能力、更有思想、更有水平,而是,讓這些足夠難的題目來把人區別開來,說白了,高中就是為國家篩選人材的機器。

那些想讓自己的孩子在高中學到知識的家長不如把孩子送到藍翔技校去,那才是真正教知識的地方,高中的本質是選拔人,不是培養人。

(二)

眾位家長相信嗎?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我發自肺腑的相信。

如果你不相信,請看看諸多的“陪讀生”就知道了。

什麼是“陪讀生”?

就是陪著尖子生學習的學生,他們和尖子生們學習一樣的學科,一樣的班級,但是很多老師講授的內容是超出他們接受能力之外的,學校的課程設置不是根據他們的學力水平設置的而是針對“尖子生”的學力水平設置的,他們的需求不在教學考慮範圍之內,儘管他們拼命學習,仍然達不到高考一本的“標準”。

可以這樣說,高考內容的設計是具有“邏輯思維”、“運算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有優勢的孩子設計的,至於那些在其他方面有能力的孩子則不再考慮範圍之內。

幸好,國家還為有特長的孩子也考慮了,只要在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有優勢就可以報考“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這些學生也有高考道路可走,最慘的是那些既沒有才藝天賦,學習能力又差的孩子,是這些人被高考區分出來,不能進入更高一級學府。

雖說,魚有魚路,蝦有蝦道,但是經歷高考這個分水嶺之後,人生的道路基本就定型了。

都會有工作,也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之分,但是從事的工種不同,工作的環境和收入就會有很大的不同,繼而相應的生活水平就會不同,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現在的家長都很焦慮,都很迷茫,學區房的房價也越來越高,對教育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高考失利,都想讓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

國家也意識到高中在整個教育環節的重要作用,從2013年開始重新修訂高中課程標準,著重加強學科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力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高中掌握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消除“陪讀生”,讓高中階段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把學生分類而實施教育。

(三)

高中教育是優勝劣汰的教育。

高考的目的就是挑選優秀的學生進入更高一級的學校,挑選那些天生就適合學習和考試的孩子。

也可以這樣說,學生學習好大部分的原因是家庭環境因素和學生自身的天賦決定的。

這樣說太殘酷,可事實就是這樣。

假如你到學校的實驗班去,觀察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你會吃驚的發現,這些孩子的的確是天之驕子,因為,這些孩子不僅學習好,其他各個方面都好,都是全面發展的人材。

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針對高一、高二的各種各樣的才藝比賽展示,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讓孩子在舞臺上盡情的秀出自己,更自信,有陽光,更有內心的力量。

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在所有的比賽活動中,實驗班(優秀學生組成)的學生無論是在比賽成績、比賽項目,比賽人數等方面都強力碾壓普通學生,在今年五月份的校園戲劇大賽中,獲獎前十名的名單中有七個班是實驗班的,只有三個班是普通班的,而且,這三個班的名次並不靠前。

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是這些孩子更努力學習嗎?更用功嗎?

可能不是這樣的,更有可能的是這些孩子的家庭對教育規律研究的比較透徹,既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也注重特長的學習,還有學習習慣、方法、技巧的訓練,再加上孩子本身就具有學習天賦,才能在高中學習中脫穎而出。

高中學生的差異並不兩極分化,除卻分數項以外,每一個學生都是閃光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愛好,僅僅是因為高考的單一和評價的單一才沒有讓每一個學生的優點發揮出來而已。

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四)

萬維鋼還說,高考並不能全面的去衡量一個學生的才能,假如這個孩子夠聰明的話,上與不上名牌大學對他的後續發展和收入水平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有前置條件,不上名牌大學可以,但是必須家裡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可以供給他學習的途徑——有良好的自我成才的能力、社會資源的支持等等,總起來說就是家裡夠優渥,對孩子的教育足夠重視,孩子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方法,一樣能成才。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掐指一算,明白了,這些話基本就是些廢話。

對孩子的教育足夠重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的家庭,不會對高考坐視不管,相反,這樣的家庭會更重視高考對孩子的淬鍊,在高考之前他們就調動已有的一切資源為孩子的高考備戰,或進知名高中,或請家教,或送孩子到輔導班,或買學區房等,調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為孩子助戰,而不是對高考坐視不管,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高考對每一個家庭都很重要,所以每一個家庭都很重視高考。

為了不被高考強行分類,中國的家長已近瘋狂。

(五)

最近,湖南衛視上線了一檔節目《少年說》,其中一個小女孩對媽媽的喊話,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

小女孩覺得媽媽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比,而媽媽卻說:我是為了培養你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孩子問:你為什麼老打擊我?

媽媽說:你要去實踐、你要去努力,不是我肯定你你就可以出效果,你要努力改變你的行為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高中是把學生分類的機器,我們該怎麼應對?

看到這裡我就呵呵了,這位媽媽是典型的考試思維型家長,被中國的考試嚇傻了,她那居高臨下、頤指氣使、故步自封的樣子很令人恐懼,仿似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個需要不斷改錯的別人家的孩子。她的政治正確讓她變成不斷苛責的媽媽,只看缺點,不看優點,試想,那個孩子能受得了這樣的壓力?

她的價值觀實質是讓自己的孩子成一個永不犯錯的機器——她的眼裡只有目標沒有孩子,而她自己並不自知,真的特別特別的悲哀。

看到孩子喊話媽媽失敗哭著跑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流下來,被考試洗腦,處於焦慮和恐懼中的媽媽何時才能清醒?

自己的孩子才最重要!

(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中國官方公開報導的一組資料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自殺是中國十五至三十四歲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如果以60萬人為基數,5~24歲(這個階段是學生時期)的自殺人數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中國兒童在自殺原因的排列中,學習壓力過重佔第一位(45.5%)。

面對如此高的自殺率,中國的教育和家長是不是該深刻反省了,我們讓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什麼?

我們不是為了更好的讓孩子適應社會,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長成他自己喜歡的樣子嗎?而現今,眾家長為了分數拼命的讓孩子削足適履,不管孩子有任何的不滿和反抗。

分數是為了發展“人”服務的,人不能成為分數的奴隸。

梁洪來老師曾講過一個笑話,他說某大學剛建成一座教學大樓不久就有一位博士後從樓頂跳下下去了,後來又有一位博士跳下去了,又有碩士跳下去了,本科生不好意思從這座樓往下跳,因為這座樓是碩士起跳。

死亡也有鄙視鏈,可見教育真的出了很大的問題。

6月21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成都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教育中“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了,對中學生要“減負”對大學生要“增負”。

高中存在的問題,國家已經意識到了——即使是為了把人分類,為國家篩選人才,也要杜絕“陪讀生”的存在。高中教育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都在生命最美好的階段度過一段辛苦但又終身難忘的時光,獲得寶貴的人生財富。

2103年開始的課程改革就是為消除“陪讀生”為價值導向的,課改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高中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學科素養的滲入和改革,重新制定新的課程標準,教材重新編訂,評價體系的改變,選課走班、高考採用全國卷的實行等等,都是消除高中教育的單一粗暴的傾向,還給學生真正的教育。

只是,國家都在進行改革了,中國的家長們的教育觀念是不是也需要改改了?

當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健康平安快樂,為什麼孩子大了我們的初衷就改變了呢?

如果我們家長堅持以“孩子”為本,讓教育為孩子服務,給他們一個正常的學習環境——不苛求,不攀比,不焦慮、本能養育,看到孩子的閃光點,教育也就不會這麼變態了,我們整體的教育環境也會改良。

畢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很寶貴,都需要認真的度過。

人各有命,不要折騰孩子,讓他們順其自然的學習不更好嗎?

所有的外力對孩子來說都是在做無用功,他們只有找到自己的“內驅力”才真正找到人生的方向,家長所能做的就是:靜等花開

就是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