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說三國」一回五:關羽英豪,張飛土豪,憑啥屌絲劉備做大哥?

「蝦說三國」一回五:關羽英豪,張飛土豪,憑啥屌絲劉備做大哥?

三人興高采烈的到了張飛家後。

張飛說:“我家莊園後頭有一個桃園,這時候桃花開得正盛;明天我們可以在園子中祭拜天地,結拜為兄弟,同心協力,才能做大事業!”

劉備、關羽一聽,異口同聲的說:“太好了,這個可以有啊!”

【蝦說】可以看出,張飛家非常的氣派,帶有後花園,而且後花園不小,有桃園。

從投資創業的角度看,劉備佔了天時,張飛佔了地利,而關羽因為受到劉備的格外青睞,可以說佔了人和。

後人一直無法揣摩出張飛當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可能是不甘於平凡,也有可能是豪爽好事;

有人說,會不會是擔心黃巾軍打進來,會喪失家業。

這個看法是不存在的,因為從此之後變賣家產和劉備闖蕩江湖,已經沒有家業可言了!

第二天,在桃園裡,張飛準備了黑牛白馬作為祭祀品。

三個人就點香結拜,發誓說:“今天劉備、關羽、張飛,雖然是不同的姓氏,但都有共同的志向,要救百姓於苦難扶持國家於危難;上可以匡扶國家,下也能為了百姓的平安。我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希望能同年同業同日死。老天爺在上,可以見證我們的心境,如果我們中間有哪位違背了今天的誓言,老天和百姓都可以把這個背棄誓言的人給消滅了!”

發誓之後,拜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

祭拜完天地,張飛在張家莊裡又殺一頭牛擺起酒,併發出廣告召集了鄉里的勇敢的人來參加他們的隊伍,當時報名參加的一共有三百多人,大家就在桃園裡吃喝個痛快!

【蝦說】結拜發誓,這是古往今來江湖中的做派,也因為劉關張桃園結拜,再加上關羽在清朝時被康熙皇帝尊為“武聖”,於是後代江湖人士如果結拜就經常擺上關羽的塑像進行結拜,叫做“結義”。

有一個考證認為,關羽實際比劉備要大近一歲左右,根據江湖結拜的規矩,應該是年長的為大,但為什麼關羽要尊劉備為大哥?

不管這個“考證”是否有依據,就結拜的意義,是要實現今後的共同事業,而劉備有三個具備當大哥的條件:

一是自稱為漢室宗親,那麼,招兵就師出有名,為了扶持東漢朝廷嘛;

二是就這件事的策劃者來說,劉備是主體,也就是發起人;

三是從人脈上說,出錢出力最多的是張飛,張飛尊劉備做大哥,關羽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該招募的鄉勇也招募了,該喝的酒喝了,那麼,開始訓練鄉勇和收集可以用來當兵器的器械。

起初的“兵器”來源估計就是鄉里鄉親們捐獻出來的一些鋤頭、鐮刀啥的,張飛作為屠夫世家,又喜歡結交“英雄豪傑”,那麼舞刀弄槍也是必定的,估計家裡也私藏了一些刀槍。

雖然在古時候,私藏刀槍是違法的,但畢竟是亂世,人人都需要自保,官府想查也沒這個能力,再說張飛作為當地的土豪、屠夫,家大業大,也是當地官吏結交的對象,私藏兵器只要沒有造成社會治安問題,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清點了半天,張飛家沒有養馬。在冷兵器時代,馬匹是非常重要的戰鬥物資,騎兵的戰鬥力不是步兵可以比擬的。

就算是沒辦法組成騎兵隊,至少作為主將的三兄弟,也得有匹馬騎,才能調動士氣,衝鋒陷陣!

所以,關於馬匹的事情,讓三兄弟有點頭疼,正在想該怎麼置辦。

沒想到,運氣來了,有人來報告說,有兩個外地商人,帶著很多物資,趕著一群馬,正朝著張飛的莊園過來。

【蝦說】可見張飛結交江湖人士是真,來來往往的江湖人、商人都懂得到涿縣要去張飛家借宿、拜莊。

劉備同學一聽,開心得直跳起來:“這是老天保佑我們啊!”-

【蝦說】的確,劉備的出山本身就是巧合連連,看廣告,認識了土豪張飛,喝酒聊天認識了關羽。結拜之後招募鄉勇,竟然一招就三百人,正在糾結馬匹的事情,就有商人送上門來。

所以,可見,但凡要創業的,首先就要能“順”,要什麼就來什麼,才能成事!

劉、關、張三兄弟趕緊奔出張家莊,到門口去迎接著兩個商人。

【蝦說】這個迎接是有門道的,為什麼要迎?道理也簡單,這是過路的商人,說是“投莊上來”,也不一定就會在張家莊借宿,可能打個招呼,甚至直接飄過,出來一迎接,呵呵,不拜莊都不行了!

在面對資源整合的時候,劉備是一點都不含糊。

原來這兩個商人是中山(河北定州市)的大商人,一名叫張世平,一名叫蘇雙,每年都去北方販賣馬匹,這次因為黃巾軍造反,路走不通了,生意是做不成了,只好打道回府。

劉備請這兩位大商人到莊園內,擺上好酒好菜款待,一邊敬酒一邊就說起他們三兄弟要征討張角安定百姓的想法。

【蝦說】張、蘇二人進入莊園,肯定見到人來人往的熱鬧場面,畢竟三百多號人,搞不定還看到了操練的場景,對於這兩個商人來說,也是有很大的震懾力,“置酒管待”,說實話,就算狐疑不定,也只能先入席。

羅老師用“訴說”這個詞來形容劉備介紹“討賊安民之意”,“訴說”不是“說起”,漢字很微妙,“訴說”是正式的、比較長的描述,“說起”只是提一提而已。

所以,劉備在酒席上是很認真的說起他們要“討賊安民”。

張、蘇聽劉備介紹完,兩人一嘀咕:劉備的說法也很冠冕堂皇,多少肯定是要捐一些的,如果不捐,估計也走不出這道大門!既然要捐,不如給個痛快!

於是,就“大喜”,自願捐出好馬五十匹,贈送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古代的一種鋼,把表面磨光再用腐蝕劑處理,可見花紋,又稱"賓鐵"。),資助劉備們打造武器用。

【蝦說】張、蘇二人還真的非常有錢,根據資料看,漢代的一匹耕馬大約要一萬錢,戰馬大約在十萬錢,這裡指的好馬應該介在於耕馬和戰馬之間,取箇中間值五萬錢,那麼,五萬錢能幹什麼?

根據漢代的米價,一石(百升,約合現在的一百斤)價格約為一百錢~一百五十錢之間,一匹好馬可兌換400~500石米(摺合現在大約四萬~五萬斤米的價格,按一斤米二元算,一匹馬的價格約等於現在的八萬~十萬元。基本等同於一輛經濟型私家車價格),這是粗略的計算,東漢末期可能更貴。

張、蘇捐出的五十匹馬,就相當於現在五百萬的價值;金銀五百兩,不知道這是金是銀,。按古代漢語的排列方式,應該是後面的字才是重點,前面的字是起到修飾作用,也就是說,這個“金銀”,估計是銀,一兩銀大約相當於一千錢(1000~1500之間)。

那麼,捐出的現金部分五百兩,就是約等於五萬錢,相當於一匹好馬的價格;鑌鐵一千斤,

鑌鐵一直作為高檔刀劍的材質,而當時就算是普通的鐵,一斤價格要在20錢左右,鑌鐵是當時的“鋼”,價格肯定更高,按一斤價格為普通鐵五倍計算,也需要100錢,那麼,一千斤鑌鐵大約價值就是10萬錢。

如果按這個計算方式,張、蘇二人這場酒喝下來,就捐給劉備價值六百萬的戰略物資。

劉備非常感謝張、蘇兩位大款的支持,親自送他們離開了張家莊。

【蝦說】這麼大的創業恩人,在《三國演義》中,就出現了這麼一次,後面的張、蘇二人到底怎樣了,沒有交代。

這兩個人,實際上對於劉備而言,是天使投資,竟然沒有回報!可惜了!

劉備送走張、蘇二人,就趕緊讓良匠(技術很好的工匠)給自己打造“雙股劍”,關羽打造了“青龍偃月刀”,又名叫做“冷豔鋸”,重量八十二斤。張飛打造“丈八鋼矛”。

【蝦說】有人懷疑說,憑什麼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都是三國有名的武器?

這裡面有兩個因素,一是上面說的“鑌鐵”,鑌鐵在當時是很高級的武器材料,一般的武器用不起鑌鐵,估計只有將領級別的大咖才能使用到;二是,當時用的是涿縣的“良匠”。

良匠就是技術很好的工匠,地方良匠,一般也都是為官府打造兵器的工匠,具有很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所以,他們所造出來的刀劍,也是非常鋒利的。

再加上關、張的英勇,實際上,到了中後期,更多的武將懼怕的是他們的名氣,而不是手中的武器了。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在關、張死了之後,也沒有出現展現特殊威懾力的場景。

三兄弟還各自打造了一身鎧甲,全副武裝了!

共集合了鄉勇五百餘人(估計後面又有二百多人參加了他們的隊伍,這五百人的武裝力量伴隨了劉關張很長一段時間。),就帶著兵馬去見鄒靖(劉焉手下的武官,官職校尉)。

鄒靖就把他們帶去見太守劉焉,三人參見了劉焉,各自報上自己的姓名。

這時候,我們第一次在正式場合看到劉備報出自己是皇室宗親的作用了,劉備不會丟掉任何一次介紹自己出身的機會,他非常明確的知道,這是他最大的籌碼!

他跟太守劉焉攀上交情,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

劉焉也是漢景帝的後代,他當然知道劉備的身份其實無從考察,但,這時候正是用人之際,肯定需要一些“死士”。

所以,老官僚劉焉很狡猾,“大喜,遂認玄德為侄。”,非常高興,就當場認劉備為侄兒!

【蝦說】就此確定劉備的宗親地位,這正是劉備當下的目的:讓一個實權派承認自己的身份。這一點,對將來的成功立業有極大的幫助!

後頭,我們就看到了劉焉這個老官僚的狡猾嘴臉了。


-------------劉焉是個老滑頭,幸虧劉備還真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