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未到任的首任無錫市委書記——錢敏

富耀南/文

不知不覺革命老前輩錢敏部長已離開我們3年了。我因為長期在市委黨史辦和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工作,直接參與徵編反映錢老革命生涯的《錫流》、《回眸人生——錢敏回憶錄》等書的徵編工作,曾多次接待或採訪過錢老,多次聆聽錢老的教誨。他那“為革命南征北戰,搞建設嘔心瀝血”的不平凡經歷,他那“德高望重,公僕楷模”的謙虛風範和音容笑貌,至今歷歷在目。

錢老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他1915年8月出生在無錫城內長安橋一戶貧寒職員家庭,幼年喪父,12歲經人介紹進入北塘壇頭弄通惠當鋪學徒,參加赤色工會,積極參加工人運動。


緬懷未到任的首任無錫市委書記——錢敏

錢敏1934年於無錫崇安寺公園

“九·一八”事變後,他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組織成立青年讀書會。他參加多個抗日救亡團體。1937年11月25日無錫淪陷前夕,他參與組織由愛國進步青年組成的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並擔任副團長,80多人從陸區橋出發,到溧陽加上溧陽和在溧陽演出的上海文藝青年共130多人,根據黨的指示,一路向西轉移。他們冒著敵機的轟炸,長途跋涉千里,一路向民眾宣傳抗日救亡,最後分別向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和南昌新四軍辦事處報到,投身革命洪流。這支青年隊伍,錢敏等6人成長為省部級幹部,有30多人成長為各條戰線的廳局級領導幹部,而他的弟弟錢浩元等19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國捐軀。我和我的同事曾2次沿著“錫流”的足跡去尋找他們當年的“壯舉”。

抗日戰爭期間,錢敏長期在蘇南京路地區堅持敵後鬥爭。1941年6月,先後擔任中共路東特委組織部長、路東特委書記、中共澄錫虞中心縣委書記、中共蘇中六地委書記。他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領導開展反“清鄉”鬥爭,挫敗了日偽妄想消滅蘇南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圖謀。

抗戰勝利後,根據國共談判協定,錢敏隨蘇南黨政軍幹部奉命撤至蘇北,隔江領導蘇南地區的地下鬥爭。1947年初,他奉華中局之命作為蘇浙皖邊區工委書記返回江南開闢工作。

他膽識過人,聰明機智。華中局指示海防大隊從鹽城接他登船,用一個武裝排掩護他沿海岸線南下,在杭州金山灣上岸,然後隻身到浦東川沙丈人家,取得合法身份,再乘火車到常州去宜興,找到在宜溧山區打游擊的張之宜接上關係。他利用會拆裝收音機的技術,在山區偵聽敵人電話,獲取情報。在兩年多時間裡,他將蘇浙皖邊區的遊擊武裝從幾十人發展到近3000人,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有力地牽制了國民黨在江南的兵力,建立了鞏固的蘇浙皖遊擊根據地,有力地配合南下大軍解放杭嘉湖地區。


緬懷未到任的首任無錫市委書記——錢敏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時,他被任命為中共無錫市委書記,因浙江戰事未到任。他先後擔任浙江省一地委書記、杭州市委副書記。

他長期奮鬥在我國工業戰線上,為恢復國民經濟和建立我國工業體系作出了極大貢獻。他從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調任國務院一機部三局局長,主抓重型機械製造。後又擔任上海市工業生產委員會副主任、中共華東局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兼國防工辦副主任。

上世紀60年代初,他又奉調擔任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同彭德懷共事了一段時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文革”中北京818紅衛兵到成都找到他,要求他把彭德懷交給他們帶回北京批鬥。他嚴辭拒絕,說“這事要向總理彙報,確保彭老總安全”。後他請示總理後,由總理辦聯繫掛專列,並指定武漢軍區派兵護送彭老總回京。

他和戰友們在崇山峻嶺中,跋山涉水,披荊斬棘,建成了一大批軍工項目,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國防工業佈局。

1972年,正當“文革”動亂加劇之時,他又奉調重慶市,先後任市委第二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市委第一書記等職。為做好群眾組織的聯合工作,儘快恢復生產,他不怕艱險,住在重慶鋼鐵公司達9個月之久。在重慶期間,他在城市治理整頓、關心人民生活、重慶長江大橋建設等,付出了大量心血。1978年,他調北京擔任四機部部長、黨組書記,為我國發展電子工業打下堅實的基礎。1982年他離休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財經委員會委員,繼續為黨和國家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錢老對梁溪故土和家鄉人民懷有深厚感情。他十分關注無錫的建設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經常回來考察指導。742廠等留下了他關注的足跡。

錢老興趣愛好廣泛。從小就喜歡擺弄照相機,拆手錶、收音機,愛好書畫,收藏錢幣、郵票等。我幾次陪同他去南禪寺古玩市場轉轉看看。他曾把自己多年珍藏的100多幅書品珍品悉數捐贈給了無錫博物院,並將所獲13萬元獎勵金全部捐獻給北京市電子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