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讀書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今天也來聊聊如今社會讀書到底還有什麼用?

打開手機微信,時常會看見很多微信文章,什麼每天必讀、每日伴讀等字眼標題,隨著知識付費漸成規模,讀書成為了朋友圈熱門文章。

為此,各種免費付費的讀書群組也越來越多,號召大家一起閱讀。

其實,讀書在今天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很多人會說,我一直在讀書呀,並不需要別人提醒什麼的,讀書完全是一種自覺行為。

也會有人說,我一看書就想睡覺,就是不愛讀書有錯嗎?當然,這並沒有錯。

從小學課堂老師就教育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恐怕聽的耳朵都長繭了。

老師從小培養學生讀書意識,最重要目的還是為了考試,考一個高分數。電視媒體上面教授學者號召大家多讀書,關於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

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讀書對人的好處恐怕一時間也難以說清楚,一方面是太多了,另一方面每個人都能說出不一樣的答案。

逃離了學校老師說教,厭煩了教授的官方說辭,從個人的角度來聊聊讀書對我的真實改變,權當是一點讀書參考。

我個人總結出了讀書的四大好處,接下來一一說明:

讀書讓人內心平靜,抽離喧囂世界。

書籍可以把人帶入另外一個世界,暫時從喧鬧嘈雜的現實世界中抽離出來。書籍的世界中沒有房貸、車貸、工作壓力,心靈會變得輕鬆很多。

讀書像是被魔法催眠,這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能讓人全身心投入其中,所以有人說讀書是靈魂的對話這一點都不假。

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現實生活有太多煩惱和焦慮統統忘掉,合上書的那一刻又要回到苦逼的現實世界。明天還要繼續辛苦加班,還有房貸要還,這些赤裸裸現實問題讀書的確無法改變。

但是這一刻的你是最清醒的,讀書讓人重新找到自己不忘初心,調整好心態繼續努力生活,現實世界慾望太多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找到自我,才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讀書會讓人學會獨立思考。

有人說如果你不讀書,你的價值觀來自於你的親戚和朋友圈。

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書籍為你打開了另一個世界,讀書不僅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更重要是激發好奇心,保持對生活的思索。

讀書培養你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遇到問題首先自己會想怎麼辦,逐漸有了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思考,這對你可能是最重要的。

讀書慢慢讓人變得細膩敏感。

有人會問細膩有什麼用,這真不太好用語言去解釋,只要讀了一些書之後這種感覺就會愈發明顯,細膩的好處得你自己去體會。

讀書本身就是一種很慢的過程,就像熬了一鍋美味雞湯,需要花時間小火慢煮才能產生人間美味。

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讀書也是如此,讀書急不得,人變的細膩之後,對於社會生活體察入微,對於親人朋友情感更加豐富細膩,懂得珍惜和感恩生活點點滴滴,這可能都是沒讀書之前所忽視的。

讀書更是一種投資,而且是最划算、投資收益最大的一種投資。

如今買一本書平均二三十塊錢,看似有點貴,其實就是一頓飯錢,很多人吃飯願意花更多的錢,而讀書卻顯得吝嗇很多。其實一個月或一年少吃一次大餐,就可以節約幾百塊錢,買下的書也夠看一年了。

之前,我個人感覺買書的確有點貴,如今書籍的價格又漲了,但後來一想,一本好書是作家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生命經驗,花幾十塊錢能夠買來他人幾年或一輩子的生活經驗,這也太划算了吧!如果這樣想,買書就完全不會再覺得花錢了。

相比港臺地區,乃至海外地區,隨隨便便買一本書兩三百塊,買書還是非常便宜了。

如果說人間不值得,那讀書可能是最值得你做的事

買書是一種回報率最大的投資,而且是受益終生,讀過的書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這些影響會作用於你為人處事和日常生活。

當然說了這麼多,以上四點僅是非常個人化的讀書心得,讀書給人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需要你慢慢去發現和尋找,讀書會給你帶來哪些好處,歡迎與我分享。

拋開那些大道理不講,讀書給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體驗,對於愛讀書的人可能會然一笑,讀書是一件又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你為何不來試試呢?

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慢慢來,堅持下去可能突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和以前真的不一樣了。我想,那時的你也一定會開心的會然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