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人啊,還是要有點宇宙觀。”

這句話我常用來安慰別人,也安慰自己。核心理念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失意也好,不公也罷,都只是一時一地的際遇,不必太過介懷。所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那倘若沒有太陽了呢?陽光雨露皆成往事,藝術倫理全部消失。人類的守護者太陽公公一朝翻臉,生存成了唯一的,生猛又樸素的目標。那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人類該何去何從,我們的家園地球又由誰來守護?

這裡沒有人相信上帝,上帝即使存在也絕對不是你的朋友。在毀滅全人類的大災難面前,只有生存是信仰。

這就是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流浪地球》的設定。該作於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第7期,並在發表當年成為科幻星雲獎的特等獎得主。只是,書的封面“少兒科幻系列”卻分明昭示科幻的小眾屬性。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而改變這種情況的作者,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的,仍然是這本書的作者,劉慈欣。2015年8月23日,人稱大劉的山西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也是亞洲國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作品以後評價,“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劉慈欣的重量級粉絲前總統奧巴馬,在看完《三體1》和《三體2》之後,便讓白宮工作人員給劉慈欣發郵件,希望能儘快看到第三部。結果這封郵件還被劉慈欣本人當垃圾郵件給處理了…後來在一次訪華峰會上,奧巴馬要求見一見這位大神劉慈欣,並當面向作者本人索要了《三體3》

總之,有了獎項和口碑的加持,中國虛位以待的科幻市場迅速掀起了劉慈欣的作品改編熱。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那麼問題來了,在目前國產科幻市場尚沒有多少精品的條件下,以劉慈欣為代表的硬科幻文學作品,改編難可以說是必然的。最有名的《三體》被不限期擱置,至今沒有上映。《鄉村教師》被個人風格強烈的甯浩拿去改編成《瘋狂的外星人》,必定荒誕,應該好看,卻總有失掉原滋原味硬科幻的嫌疑。

前路漫漫,總有人要去嘗試,去冒險,才有真正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可能。

導演郭帆攜《流浪地球》成了這個冒險者。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電影《流浪地球》的設定裡,在可預見的將來,地球因為太陽的急速膨脹而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人類是最龐大的殉葬品。

為了生存下去,人類必須逃離太陽系並尋找到新的家園。過程分為五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為此,科學家們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橫跨一百代人的宇宙流浪之旅。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當生存成為挑戰,不悲觀地想,環境惡略資源緊缺,沒有精神寄託。從前所有賴以生存的規則秩序都要推倒從來,就連活下去的可能都要靠“抽籤”決定。

電影裡,進入地下城的通行證,像極春運的火車票。只是你買不到票回不了家,最多隻是滯留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可如果拿不到地下城的通行證,你的結局卻只有一個,死亡。

是的,在《流浪地球》裡,環境的殘酷和人性的惡避無可避。

但我們之所以是人,最大的不同也在於,即使宇宙不在意,仍有無數人用頑強的使命感和奉獻精神,永不放棄地在做最後的努力。親情,勇氣,抉擇是我們最後的體面,也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世界觀有了,故事有了,要實現真正的中國硬科幻卻還差得遠。

重要一點,絕不欺騙觀眾,怎麼樣叫做不欺騙觀眾,既要用心認真的態度,還要有好的成片效果。

看效果,概念海報裡,一本泛黃古書被製作成頹廢粗糲的後現代工業風,挖空的書頁羅列繞行著八大行星,唯獨沒有地球。地球去哪了?

地球在荒涼的宇宙裡流浪,一片悲壯。電影定在大年初一公映,點映場後觀眾的評價和原著作者的稱讚,讓業內人士信心十足地拿去跟去年的《紅海行動》比肩。當然,更多的觀感還是要你自己去檢驗。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從創作者的態度來看,導演專門請來中科院四位科學顧問,為書裡面涉及到的物理和天體方面的專業問題把關。

在此基礎上,為了還原書中的畫面,導演組建了300人的美術團隊,歷時15個月,從線稿到上色、動態預覽,再到特效實現一一實現。

期間團隊共製作了3000張概念圖,8000多張分鏡和30多分鐘的動態預覽。而劇組也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製作了10000件道具來滿足拍攝的需求。

締造中國硬科幻,《流浪地球》的火候夠嗎?

回家,流浪,前者溫馨,後者浪漫。當我們的家園面臨滅頂之災,宗教藝術全都幻滅,每個人面對的問題只有一個,生存。

勇氣,抉擇,親情,艱難旅途中,有人僥倖存活,有人不幸離開。流浪的地球(人)絕少看到希望,卻仍然相信希望。所以,我們要在糟透了的環境下盡全力生猛地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