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衛星,那地圖是怎麼繪製的?使用的辦法令人歎服!

​現如今人們出行,地圖真的是太重要了,想必大家出行時都使用過電子地圖,對於一些路痴來說,出門沒地圖真的是寸步難行啊。作為生活上必不可少的東西,地圖繪製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因為有衛星,但是大家想過嗎,在以前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古人沒有衛星,是怎麼繪製出精確的地圖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好好探討一下,看完以後,你就會覺得古人使用的辦法真是令人歎服!

古代沒有衛星,那地圖是怎麼繪製的?使用的辦法令人歎服!

要知道古代可比現在更需要地圖,因為地圖在古代象徵著實際領土的控制範圍,在戰亂不斷的古代,朝代不斷更替,皇帝們對於領土的擴張就顯得很重要了,古話說:一言九鼎,這個九鼎為什麼會被稱作國之重器?因為九鼎上就有華夏的地圖,因此九鼎就代表了中原大地的最高權力。由此可見地圖是多麼重要了,那麼既然地圖這麼重要,在以前那樣的落後的條件下,古人是怎麼繪製的呢?

古代沒有衛星,那地圖是怎麼繪製的?使用的辦法令人歎服!

不管是用什麼辦法繪製地圖,最重要的就是測量了。古代的測量條件十分艱苦,最原始的辦法就是徒步測量。咱們的人文始祖炎帝,據說為了測量土地,徒步走了幾十萬裡。在後來的大禹治水時,為了得到精確的地圖,他就讓他的弟子帶著準繩到河水氾濫的地方去測量,因此,古時候人們將地圖也稱之為“禹跡圖”。

古代沒有衛星,那地圖是怎麼繪製的?使用的辦法令人歎服!

不過這樣的辦法實在太辛苦,於是在漢代時候,人們發明了一個省裡的辦法,他們製作了一個馬車,馬車分為上下兩層,並且各有一個假人,當馬車行走一里地的時候,下面的假人就會擊鼓一次,每行走十里的時候,上面的假人就會響鈴一次。這樣只需要記下擊鼓次數以及響鈴次數就行了,這樣的馬車我們稱之為“大章車”。在古代能做到這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古代沒有衛星,那地圖是怎麼繪製的?使用的辦法令人歎服!

後來到了西晉以後,有一個叫裴秀的人,他對研製地圖十分感興趣,於是他仔細研究之前的方法,發現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最後他提出了“製圖六體法”,這六個分別是: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可能很多人對於這些名稱十分模糊,其實解釋一下你就明白了。分率就是比例尺,就是線條與面積形成的比例,準望就是方向,道里就是距離,高下就是相對高度,方邪就是坡度,迂直就是高低跟距離之間的算法。

這樣的測量方法已經跟現在的方法很類似了,不得不說古人真的是太聰慧了,看完以後是不是被古人的智慧給折服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