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只有美好,人類不會帶著地球流浪

世界末日只有美好,人類不會帶著地球流浪

世界末日究竟是怎樣一副場景?在我們的想象中,一定是一種歇斯底里的混亂場面,比如​最近熱映的《流浪地球》就多少體現了這種想象。​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世界末日也可能是一種美好。美國物理學家阿倫.萊特曼在他的小說《愛因斯坦的夢》中設想了時間的36種可能,比如時間走走停停,世界永無止境,或者時間首尾相接,世界循環往復,等等。其中也設想了一種可能,就是世界終止於某一日。那麼他描繪的世界末日的情景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來看:​

“1905年5月8日

​世界將在一九零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結束。這個人人都清楚。

​伯爾尼的情形和所有的城鎮一樣。末日的前一年,學校都關了門。來日無多,幹嗎還要為來日學習?孩子們樂得再沒了功課,在克拉姆街拱廊裡玩逮人,到阿勒街上瘋跑,往河裡扔石子,把零幣都買了薄荷甘草糖。家長們隨他們愛幹什麼就幹什麼。

​末日前一個月,四行八作都關了張。議會大廈裡再沒什麼可議的,電報大樓無聲無響,勞奔大街上的錶廠、努代克橋那邊的麵粉廠也都沒了動靜。就剩那麼一點兒時間,還要什麼工商業?

​ 阿姆特豪斯街的露天咖啡館,人們坐在那兒抿著咖啡,輕鬆隨意地談論生活。空氣裡充滿了解放。例如此刻有位棕眼睛女人正跟她媽說,小時候媽媽給人當裁縫沒時間跟她在一起。母女倆計劃著到盧塞恩一遊。她們要把兩條生命往餘下的一點兒時間裡妥善安排。另一張桌上,有個男子告訴他的朋友,混帳上司時常在辦公室的更衣間和他老婆幾小時幾小時地苟且,而且威脅他們夫婦,要是找麻煩就開了他。現在還有什麼好顧慮的?他把老闆收拾了,夫妻也言歸於好。心事總算了卻了,於是伸展腿腳,讓眼睛隨阿爾卑斯山東遊西逛。

​麵包鋪裡的師傅手指粗粗的,哼哼著小曲,把麵糰放進爐裡。這些日子大家來買麵包全都那麼客氣。一個個笑容可掬,掏錢麻利,因為錢正不值錢。他們聊弗裡堡的野餐,聊孩子講給他們的可愛故事,聊下午遛的長長的彎兒。他們好像不在乎世界完不完結,反正大家同命運。只剩一個月的世界是個平等的世界。

​末日的前一天,街上笑語歡聲。從不說話的鄰居互致朋友的問候,寬衣解帶到噴泉裡洗澡。還有人往阿勒河裡扎猛子,游到筋疲力盡,便躺在河邊厚厚的草上吟詩誦賦。素昧平生的高等法院律師和郵局小職員笑談著藝術和色彩,手挽手走在植物園的奼紫嫣紅裡。從前的職位高低還有什麼關係?在只剩一天的世界裡,他倆站著一般高,坐著一般齊。

​從阿勒拜爾街拐下來的一條小街的暗處,一男一女倚著牆喝啤酒吃燻肉。然後她把他帶回自己的公寓。她是有夫之婦,但多年來一直戀著這個男人。她要在世界的末日一了自己的心願。

​個別傢伙在街上跑來跑去著做好人好事,以彌補從前的過失。只有他們笑得不大自然。

​結束前一分鐘所有人都集合在藝術館外的空地上。男人女人孩子圍成大圈拉起手。沒有人說話,絕對的寂靜,以至能聽見左右人的心跳。這是世界的最後一分鐘。在這絕對的寂靜中,花園裡一束紫龍膽花底一閃,熠熠生輝,旋即隱沒在眾芳之中。博物館後一棵落葉松的針葉在微風中瑟瑟。後面的樹林透出阿勒河面上的萬點碎日。東面聖文森大教堂單薄的紅色塔樓聳入半空,它的石頭構造像葉脈一樣纖細。高高在上的阿爾卑斯山滿頭飛雪,紫白交映,廣大肅穆。一片雲在飄。一隻燕在飛。沒有人說話。

​最後幾秒鐘,彷彿是大家手拉著手跳離了託帕茲峰。結尾像大地一樣來到。寒氣馳過,身體沒了重量。靜靜的地平線張大口。茫茫白毯越逼越近,終於將這糰粉紅、這團生命席捲了去。”

世界末日只有美好,人類不會帶著地球流浪

​怎麼樣,這個世界末日的情景是不是很美好。空氣中充滿了解放的味道,人類的大同在這最後一刻實現。

​阿倫萊特曼是加州理工物理學博士,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然而他的著述卻充分體現了西方科學家的人文素養,他的筆下也充滿了人文關懷。人類很多的痛苦、混亂、彷徨往往緣於還殘存微薄的希望,《流浪地球》中的抗爭也正是如此,當然這也體現了人類的偉大和不屈。然而,當一切都無可挽回,世界末日真的來臨,所有人面臨共同的命運時,場面可能真的沒有那麼不堪。這樣的場面沒人見過,但阿倫萊特曼筆下的場景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世界末日只有美好,人類不會帶著地球流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