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四、溫室大棚、林地栽培技術要點

1.大棚內場地環境處理

清理雜草及其他植物根莖,平整土地,種植前用

旋耕機將地翻一次,土層呈顆粒狀最好。翻耕前要對地面、棚頂、後牆及周邊環境進行一次滅菌殺蟲處理,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減少病蟲危害,用克黴靈等殺菌劑和辛硫磷殺蟲藥進行噴地處理。棚頂覆蓋的塑料膜、草簾封蓋完畢。實踐表明:

同一個大棚連續不隔年種菇易造成病害或單產低等問題發生。 2、林地選擇與整理

林地要選擇交通使利,近水源或能打井的地塊,地勢略平坦,地面平整,人工楊樹林地最好是4年以上的成年林地,野生雜木林地應選樹蔭遮密性好,便於清林整理,松木林地栽培效果較好,

松樹林地表覆的當年落葉含單寧松香油物質要清除,底層的枯枝敗葉是大球蓋菇菌絲分解利用的較好培養基質。林地在投料種植前要清除雜草或林地的小雜樹,開好排水溝,對林地進行全面的殺蟲處理。用2000倍液辛硫磷噴施,無近水源的地塊要提前打井,噴水設備齊備,提前進行作床畦,成行的楊木林地要以樹木為床中心,可防止取土創傷樹根,畦床寬1.3米,作業道寬40-50釐米,作畦取土深度2-3釐米,放在作業道上,用於料壟表層覆土,實際作床的形式可根據林地情況靈活掌握。

3、大棚內作床、鋪料、播種

南北走向作畦床,床寬1.3米。首先向地面挖土

深3-4釐米取土,將土放在畦床間隔的作業

道上,以供覆土用。床面修整呈中間略高的龜背型,防止床底積水。床面用白灰粉和辛硫磷噴撒,撒白灰床面見白即可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當培養料調水達到75%,料溫度降至25℃以下時開始鋪料。

首先將料鋪厚度8釐米左右、寬1.2米,然後將1.2米的料床分成兩壟,兩壟間距12釐米左右,雙壟南北兩頭用料封圍,增加投料量、增加出菇量且壟溝兩側封堵後便於灌水。

整理料層要平整,厚度均勻,寬窄一致,將菌種

掰成核桃大小塊狀、每小單壟橫向播放三穴,菌塊間距10釐米,順壟依次三行點播,菌種塊間隔10釐米,完成第一層播種後,在每個單壟上再鋪厚度8釐米的培養料,整理呈拱形壟狀,然後將菌種按入表層料內2釐米深處,順料壟三行依次穴播,菌塊間距10釐米,用手或耙子將穴內菌塊用料蓋嚴,兩壟間距12釐米左右的溝內要少量鋪料厚3釐米,利於溝內大量出菇。

兩壟側面呈斜面坡形,不能立徒,防止覆土時滑落。一床雙壟通過技術標準整形後,用木板輕輕拍平,然後進行覆土。取作業道上的土,覆蓋料壟厚度2.5釐米,上呈顆粒狀好。料壟覆土層用0.1多菌靈溶液和2000倍液辛硫磷噴施一次,防止土層雜菌、害蟲的危害。然後從料壟兩側面扎兩排3-5釐米粗的孔洞至料壟中心下部床面,呈品字型,孔洞間隔1520釐米,使料壟中心有充足的氧氣,並防止料壟中心升溫傷菌。最後在料壟上覆蓋一層稻草,利於避光、保溼,稻草要覆蓋到位,以見不到覆土為準,採用稻草順床覆蓋方式,料壟邊緣要封蓋嚴密,防止陽光直射土層向料內傳導熱量。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4、林地鋪料播種

闊葉林地做好畦床,經滅蟲處理後就可鋪料播種。松木林地的當年針葉要清除,新的松枝針葉含松油等單寧物質對球蓋菇有抑制作用,底層的腐熟枯枝敗葉不必清除,是球蓋菌絲能充分利用轉化的有機好營養,鋪料的厚度適量降低,可節省原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培養料經調水降溫後方可使用,為了方便運料及鋪料,稻殼原料最好將培養料裝入編織袋內運往栽培場地。首先將床寬1.3米內鋪料厚度8釐米左右,然後將13米寬床分成兩個料壟,壟間距10-12釐米,實際每個單壟寬50-5釐米,形成一床雙壟模式,這種窄條幅雙壟模式增加了投料量,林地利用率高,是在福建等地採用大寬床、厚料栽培模式常出現的諸多實際問題進行改革演變過來的新模式。由於自然氣候的高溫突變是不以人們的意志所轉移,持續高溫易造成菌床內部升溫缺氧,造成栽培損失。雙壟窄床鋪料方式能有效防止料床溫度升高且透氧性能好,有助於球蓋菌絲正常健旺的發育生長。 球蓋菇易在畦床邊緣密集出菇的習性特點,使一大床分成雙壟又能增加兩個邊緣,增加了出菇效應,從而提高了產量。第一層料鋪完整理規整後,進行穴播種,將菌種掰成核桃大小塊狀順床寬穴播三點,菌塊間距8-10釐米,順料壟長依次三行排放菌種,菌種塊間距也是8-10釐米,穴位菌塊要均勻排放。點播完第一層菌種後,進行第二次再鋪料,厚度達到7-8釐米,整理料壟呈龜背形,兩料壟間不能過近,間距10-12釐米處可鋪2-3釐米厚少量料,該壟溝最易大量出菇且菇的質量最好。然後進行第二次表層播種,將核桃大小的菌塊橫向三點順向間距8-10釐米依次穴播,將菌塊按入料中深處2釐米,再用手將料壟點穴處蓋嚴,料壟規整,最後用木板輕輕拍平呈壟型,避免覆土時料壟塌方不規整。每畝地(667平方米)需菌種800-1000袋。遮陽密度好的林地栽培可採用兩次覆土方式,即在播完菌種後在料壟覆薄薄的一層土壤以剛蓋嚴培養料,厚度1釐米左右,防止過厚的土不利於料壟透氧,易造成高溫厭氧危害球蓋菌絲正常發育。然後覆蓋稻草,進行遮陽保溼處理。當菌絲長至培養料中三分之二時進行第二次覆土,土層總厚度為2-3釐米,常規栽培大都採用一次性覆土,覆土後要在料壟兩側扎35釐米粗的孔洞,品字型洞孔間距20-25釐米,洞孔走向由下向上,防止在保溼澆水或下雨時使水流入孔洞料中,覆土後再將覆土層噴一次辛硫磷進行殺蟲處理,螞蟻較多的林地要噴施殺蟻藥劑進行殺滅。覆土扎孔後,馬上就要進行料壟覆稻草。7-8月份高溫期栽培覆蓋物要厚一些,防止由於林地遮蔭度不夠,使陽光直射菌床產生輻射熱量向料壟內傳導傷菌,林地遮蔽度大的地塊可不用覆蓋稻草,覆蓋稻草時要厚度均勻,不能露出覆土。初期採用橫向覆蓋利於防雨,出菇期再將稻草順床覆蓋利於澆水時料壟表層受水充分。如果按料壟橫向覆蓋,澆水易從草中滑落到作業道中,料壟表面流入水不均勻,乾溼不均衡,影響料壟吸水,對出菇有極大的影響。林地或溫室大棚栽培實例①:該方法採用稻殼、稻草兩層料栽培模式,育菌成品率及產量明顯突出,值得普及推廣。單獨用稻草顯得出菇後勁不足,料壟疏軟,生物轉化率低。單獨使用稻殼,由於覆土封壓再加上基質中透氧量不足,料壟中心及上部易升溫,導致退菌,球蓋菇菌絲向土層爬升緩慢,幼菇發生較慢且岀菇不密集等諸多問題發生。先將通過堆積發酵的稻殼培養料鋪床厚度8-10釐米,寬50-60釐米,然後順床三行點播塊狀菌種,每穴間距8-10釐米,再在稻殼上鋪7-8釐米厚的通過預溼或發酵後調水適中的稻草,將料壟整理成拱形壟狀,在料壟稻草表層進行撒播一層菌種,菌種塊弄成鵪鶉蛋大小,撒播量要稍多些。最後輕拍草料,使菌種和草料緊密接觸,部分菌塊落入草中,利於早封面,避免雜菌乘機繁生侵染,覆土厚度2-2.5釐米,覆土後噴一次殺蟲藥,再進行扎孔洞,覆蓋稻草,按常規方法進行綜合控溫保溼等管理。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林地或大棚內栽培實例②:採用整玉米秸稈栽培模式。將成捆的長玉米秸稈鋪在平坦的地面,用三輪車或四輪車等進行碾壓,稈頸壓扁後,投入1-2%白灰或0.1%的多菌靈水溶液中浸泡48小時,也可以採用噴淋方式進行預溼處理,控出多餘水分後,將長玉米秸稈順床鋪料厚度達到10釐米,進行第一層穴播菌種,再鋪玉米秸稈5-8釐米,然後在料壟表層再穴播菌種,經覆土、蓋稻草後按常規方法進行一系列管理。

發菌管理

早春投料播種期間,由於自然氣溫低,料壟中部不易升溫,育菌安全率高。但在夏季或初秋播種,由於自然氣溫較高,如何防止高溫侵害是我們播種後的技術關鍵。播種覆蓋稻草後,要佈設霧化噴水設施,採用霧化噴帶進行噴水增溼降溫,每畝地需投資300元左右,是較理想的噴水裝置。具有成本低、澆水均勻、增溼降溫效果好,外界烈日炎炎、棚內細雨連綿,空氣清新涼爽。菌種播入料層後,,第三天菌絲開始萌發,7天左右菌絲呈束狀向培養基質中伸延定殖生長,

菌絲在向基質中生長時會產生呼吸熱量,並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該期間要認真檢查料壟中心溫度。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變化情況。每天勤觀査,溫度過高再一次進行扎孔洞透氧排熱處理。每天啟動霧化噴帶澆毛毛雨降溫,每天每次少澆勤澆。稻草保持溼潤但不能過大水噴澆使水浸入培養基內。大約育菌15-25天左右,在適溫情況下,菌絲向覆土層生長,新陳代謝能量加強,料溫易急劇升高,如果發現壟料溫超過25℃,就要用鐵叉子插入料壟底部向上掘起使料壟表層裂縫,利於散熱透氧,加速菌絲生長,是最有效的技術措施,處理料床宜早不宜晚,結合扎孔洞進行澆水降溫。具體預防措可因勢利導,靈活掌握,按專職技術員現場査檢後實施技術處理,決不能輕信不懂球蓋菇特殊生理習性的所謂專家進行歪理邪說去誤導,要深刻領會、勤諮詢,當菌絲逐步繁育,快長至培養料三分之二時,基質內菌絲開始爬升土層,要求覆土層溼度保持溼潤即可,不能過大水噴澆,使菌絲不易上土。如土層過於乾燥,菌絲更不能爬升土層,使出菇遲緩、延續.特別提醒大家:秋季高溫育菌期作業道溝必須勤灌水,降低床溫,有效防高溫退菌,但水不能過多流λ壟畦底淹死菌絲。運用以上綜合調控空氣、溼度、溫度、光照這四大要素管理,不能顧此失彼。大約30—40天料壟菌絲吃透覆土層充滿菌絲體覆士層內和基質表層菌絲束分枝增粗,通過營養後熟階段後即可出菇。

6、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是喜獲收成的黃金時節,經過前期的認真細緻的管護,球蓋菌絲向土層爬升,並向覆蓋稻草上生長蔓延,覆土層中有粗菌束伸延,菌絲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狀物是幼菇的菇蕾,是出菇前兆。在出菇前用1500倍液辛硫磷溶液再次殺蟲處理,防止出菇期害蟲危害子實體。每天噴兩次水,視覆土層溼潤即可。常保持稻草溼潤保溼,每次少噴,採用少量多次噴水的原則,可根據天氣變化及料壟溼度情況靈活掌握,不能一律大水噴澆,顧此失彼。移動覆蓋稻草,讓爬生稻草上的菌絲倒伏,迫使從營養階段向生殖轉化。菇蕾發生初期呈白色黃豆大小,子實體幼菇常有乳頭狀的小突起,叢生或群生,少量單生。隨著菇體逐漸逐漸長大,菌蓋逐漸變成紅褐色或酒紅色,菌蓋有鱗片點綴,隨著子實體長大逐漸消失,菌肉肥厚,色白,菌蓋邊緣內卷,常附有菌幕殘片,菌褶密集直生,初為白色,後變成灰白色,隨著菌蓋開傘平展,變為褐色或紫黑色,菌柄圓柱形,長5-20釐米,粗2-6釐米,靠近菌蓋部位呈淡粉色,中下部白色,菌柄早期和中期內實有髓,成熟後中空。黃豆大小幼菇出現後,以保持覆土層及覆蓋稻草溼度為主,每天小水噴澆,不能大水噴澆,易造成幼菇死亡,正在迅速膨大生長的子實體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空氣溼度,則生長速度減慢,有的造成子實體菌蓋或菌柄裸裂。出菇期噴水原則:誘導幼菇發生時,少噴勤噴,幼菇長大時少量多次,菇多多噴、菇大多噴、晴天風大多噴、陰天雨天可少噴或不噴。正常溫度下從幼菇露出白點到成熟需5-7天。大球蓋菇出菇適宜溫度為10-25℃,低於4℃或超過30℃不能出菇。溫度低時,生長緩慢,但菇體肥厚,不易開傘,腿粗蓋肥。溫度高雖然生長快,但朵小,蓋薄柄細,易開傘,遮蔭不好的林地要將稻草覆蓋厚些,但稻草要膨鬆、不緊密,用叉子挑懸空透進一定量的光線,並能有效防止因林地風大吹乾裸露的菇體。天氣在晚秋初冬溫度降低時更要加厚覆蓋管理,利於在上凍前多出茬菇。當菇體達到採收質量要求時要及時採摘。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採摘後的菌床要停水三天,讓料壟基質營養休養生息,充分儲蓄營養,檢查料壟中心的培養基是否偏幹,由於料中心偏幹,子實體在料壟表層發育時,基質中部及底部的菌絲體營養難以輸送,導致下茬菇只吸收表層的基質菌絲營養,使菇體細小易開傘,整個料壟的營養不能得到全面利用和轉化,影響整體栽培質圖17大球蓋菇成菇量。在生產實踐中發現,由於料壟表面覆土板結,再加上稻草覆蓋,保溼時澆的水會被稻草或覆土層少量吸收後滑落在作業道中,停水時,料壟表層又蒸發和澆水等量的水分,造成可需水分大部分流失而並沒浸入料壟中心吸收,造成料壟中心基質偏幹,營養難以轉化輸送,並且料壟中心菌絲稀疏,不像料壟表層及邊緣底部料中菌束那樣粗壯,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發現料壟中心偏干時,要採用兩壟間多灌水,讓兩壟間水浸入料壟中心或採取料壟扎孔洞的方法,目的是讓水儘早浸入壟料中部,達到相應的溼度標準,使偏乾的中心料在適量水分作用下加速菌絲的繁生,形成大量菌絲束,滿足下茬菇對營養的需求。但也不能過量大水長時間浸泡或一律重水噴灌,避免大水淹死菌絲體,使基質腐爛退菌,以度求量。

採收

大球蓋菇不同成熟的菇質,口感差異很大。以尚未開傘的菇體最佳,因此子實體內幕菌膜尚未破裂前要及時採收,採收過遲的話,菌蓋展開、菌褶變為暗紫色、菌柄中空,失去商品價值。採摘時,注意不要鬆動邊緣幼菇,造成死亡。採收後在菌床上留下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滿。

採收後的鮮菇去除根基部殘留的泥土和培養料及菌束,分裝在包裝容器內,定量鮮品銷售,還可以製成鹽漬品進行銷售。具體鹽漬方法同滑子蘑方式,但水煮時間要稍長一些,由於菇體大,如水煮熟度不夠,易產生腐爛變質。大球蓋菇經自然曬乾或烘乾後,香味濃郁,和野生榛菇、茶樹菇幹品相媲美,銷售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價值百萬!大球蓋菇(赤松茸)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下)

8、病蟲害防治

大球蓋菇抗性強,易栽培,近年來在栽培實踐及推廣以來,尚未發生嚴重危害大球蓋菇生長的

病害,但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防範於未然。

大球蓋菇在近幾年栽培實踐中易出現的病害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秋初外界自然氣溫較高期

間進行提早鋪料播種,導致料壟內溫度過高或嚴重缺氧,在育菌期20多天後,菌壟內發生退菌,料中綠黴菌、毛黴菌等乘機繁殖並向覆土層蔓延。要求廣大種植者嚴格、準確、無誤的對每個操作管理的細小環節進行把關,防重於治。

大球蓋菇栽培過程中較常見的蟲害有蟎類、跳蟲、螞蟻、菇蚊等。要求拌料、調水、堆積發酵的場地和栽培場地一定要用辛硫磷等殺蟲藥液徹底噴施,殺滅蟲卵。特別是在發酵過程中發現料堆表層或近地面的低溫層發現蟎蟲和跳蟲時,一定要向料中藥物噴澆殺滅。避免料中帶蟲對大球蓋菌絲生長造成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