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圖鑑-旱金蓮


旱金蓮,金蓮花,大紅鳥,吐血丹,荷葉七,荷葉蓮,旱蓮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攀援狀肉質草本,全株光滑無毛。根有時塊狀。葉互生;葉柄長10-20釐米,著生於葉片近中心處;葉盾狀近圓形,寬約5-10釐米,有主脈9條,由葉柄著生處向四方發出,邊緣有波狀鈍角,下面通常被毛或有乳凸點。花單生於葉腋,有長梗;

多為黃色或橘紅色,寬2.5-5釐米;萼片5,基部合生,其中1片延長成為一長距;花瓣5,上面2瓣常較大,下面3瓣較小,基部狹窄成爪狀,近爪處邊緣有毛狀裂;雄蕊8,花絲分離,不等長;子房3室,花柱1,柱頭3裂,線形。果實成熟時分裂成3個小核果。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佈】我國南、北方各地常見栽培,廣西、雲南有時逸為野生。 【藥用部位】以全草入藥。中藥名: 全草: 旱蓮花。 【採收加工】生長盛期,割取全草,鮮用或曬乾。

【主要成分】種子含旱金蓮苷(glucotropaeolin),α-苯基桂皮腈(α-phenylcinnamicacid nitrile),異硫氰酸苄酯(benzylisothiocyanate);精油含旱金蓮素(tropaeolin)。莖葉含異槲苷(isoquercitroside),槲皮素-3-三葡萄苷(quercetol-3-tri-glucoside),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花含山柰酚葡萄糖苷(kaempferol glucoside),並含多種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lutein),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等。

【藥理作用】抗菌,心血管作用,毒性。 【性味功能】辛、酸,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用法】目赤腫痛,瘡癤,吐血,咯血。內服: 煎湯,鮮品15-30克。外用: 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 1. 目赤腫痛: 金蓮花、野菊花適量。共搗爛,敷眼眶。(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2. 惡毒大瘡: 金蓮花、霧水葛、木芙蓉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