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才能善任

每個人都有陽光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

當我們與人交往時,一定是陽光面感應陽光面,陰暗面感應陰暗面。也就是當我們以善意的、和悅的、陽光的心招呼對方時,對方也必定用善意的、和悅的、陽光的心來回應。不管他是自動的還是被動的,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是心甘情願的還是不心甘情願的,是滿懷真誠的還是扭捏作態的,他只要回應就必須顯出和善陽光的一面,除非他迴避、逃走。當有人向我們微笑時,我們反而會回應以怒罵嗎?俗語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滿懷怒氣,正準備出手,一見對方笑臉,便怒火全消。

知人,才能善任

有人說某某是假善,其實不是假善,他只是不習慣於如何行善,正在艱難地模仿行善,可能他陰暗的物質更重一些,以致一時不能立即調轉為陽光面。這時我們更要幫助他、肯定他,堅固他的善心善行,而不是打擊、拋棄,使他立即反彈回陰暗面。

人心如球,善惡陰陽各佔一半。仁人、賢人、聖人總是能將陽光面示人,並感得與他交往的人也都陽光起來。一般人善惡不定,如球有一個靈活的軸,人對我善,我以應之以善,惡應之以惡,陰陽不定。而所謂的惡人,只是他的心軸比較僵化在陰暗的一面,需要更強力地扳正。 如果對方以陰暗面對我,我則立即感知到並也戒備、提防,煩惱不快,打擊、拋棄,說明我們的心力太弱,心的陽氣不足,心的陽光軸、善軸、慈悲軸太不堅固;我們即是被對方度到陰暗面了,而沒有把對方度到陽光面,成了輸家而不是贏家,還有什麼好談的呢!

知人,才能善任

知道這些,當我們與人交往時就要:

一、發現他的陽光面,包容他的陰暗面;

二、盯住他的陽光面,以陽光的心對他;

三、定住他的陽光面,肯定他;

四、激勵他的陽光面,幫助他;

五、保持他的陽光面,堅固他。

知人,才能善任

對方若願意與我交往,則日久必受我化;若不願與我交往,則也必不交惡,所謂逢凶化吉即在其中。

如此知人善任,不僅能盡力地發揮一個人的長處,實際上也醫治了對方靈性上的缺失,而變得人格健全,陽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